首页 > 历史 >

大器晚成的张伯行,如何做到被康熙帝称为“天下清官第一”的?

2019-12-07 04:01:10 暂无 阅读:1289 评论:0

清朝康熙年间,有一位名闻朝野的清官,他就是张伯行。张伯行生于清顺治八年(1651年),河南仪封(今河南兰考)人。生于清世祖顺治八年,卒于世宗雍正三年,享年七十五岁。也许是历史的巧合,后来焦裕禄就是在这里做县委书记的。

大器晚成的张伯行,如何做到被康熙帝称为“天下清官第一”的?

张伯行自幼聪明好学,十三岁时就通读了四书五经,受父亲、祖父的影响,道德品格也很高。在康熙二十年,即公元1681年,张伯行考中了举人,四年后中殿试三甲八十名,赐进士出身。康熙三十一年,即公元1692年,补授内阁中书,四十一岁才开始步入仕途。

张伯行自幼受到儒家正统思想的教育,家学家教深厚。他熟读经史,深知“官无大小,在得民心”、“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道理。作为士人,他在野时民胞物与,心怀天下,砥砺道德,培养能力,出仕后廉洁奉公,实政为民。儒家自律、诚敬之道,对张伯行的为人、居官有深刻影响。他回答康熙皇帝的褒奖时说过:父亲当年常常训诫我,当以廉洁报效朝廷。若受人一钱,不惟不忠,且是不孝。这种清廉耿介,得罪了不少上司,但康熙皇帝十分赞赏他“居官极为清廉,最不易得”。

大器晚成的张伯行,如何做到被康熙帝称为“天下清官第一”的?

张伯行为官,总把百姓的需求放在第一位。康熙四十六年,张伯行初任福建巡抚,当地官员按照老规矩给他的官邸布置一新,奢侈豪华,张伯行认为如此奢靡的陈设,“吾生平未尝用此”。当他得知、这些用品都是从当地百姓处取来,立即下令归还百姓,甚至只使用前任官员旧物。

后来从福建调任江苏巡抚,途中极为俭省,据记载,这么远的路程只花了二两银子。等他来到官邸,四壁徒然,仅小桌一张、床榻一副,尽管陈设简陋,他却恬悠然自得。有官员写诗赞叹道:“一架绳床供众同,坐虚使院仰清风。”他在江苏官署的日常用度,大多也从河南老家带来,不使用公家钱物。

张伯行一生出任过很多要职,尤其是做封疆大吏时,位高权重,其僚属门生等携礼拜谒,都被他都一律谢绝。在福建巡抚任上,张伯行写了一篇《禁止馈送檄》,张榜于官署、巡抚衙门外:“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谁云交际之常,廉耻实伤;倘非不义之财,此物何来?本都院既冰蘖盟心,各司道亦激扬同志。务期苞苴永杜,庶几风化日隆。”这篇包含六个“一”的拒礼檄文,传颂甚广,被收入清代许多文集、笔记,人皆誉之为为政清廉的“金绳铁矩”。

据说康熙帝第二次南巡经过江苏时,曾经召集训谕地方官,不但亲自保举张伯行,并勉励他说:“将来居官好,天下以朕为明君。若贪赃坏法,天下笑朕不识人。”甚至在张伯行遭人陷害,将被革职之时,康熙帝却依旧信任其人品官品,特加保全:“如此清官不为保全,凡为清官者何所赖以自安?”并且常以张伯行为表率,号召大臣们向他学习,“当惠爱百姓,如张伯行为巡抚时,是真能以百姓为心者也。”

大器晚成的张伯行,如何做到被康熙帝称为“天下清官第一”的?

张伯行为官两袖清风、廉名满天下。但清廉之外,他为官恪尽职守,能为百姓办实事、办好事,德才兼备,政绩卓著,使他真正成为一代名臣,因而被被康熙帝称为“天下清官第一”。

雍正皇帝即位后,对张伯行也很敬重,军国大事都听从他的建议。雍正元年,即1723年,升张伯行为礼部尚书,两年后,1725年的二月十六日,一代清官张伯行不幸病逝,享年七十五岁。皇帝赐谥'清恪',意思是为官清廉,恪勤职守,很精确地概括了张伯行的一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