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浅谈隋王朝的覆灭:压倒隋王朝的最后一根稻草

2019-12-09 06:34:43 暂无 阅读:1612 评论:0

文:草莓老师说历史

中华文明的历史画卷是五彩缤纷的,是绚丽多彩的,即便你穷尽一生也未必能探究其冰山一角。在探索历史的过程中,我渐渐学会了剥丝抽茧,从琐碎的边角中寻找出那不为人知的真相。深刻的体会到了任何一件事情都不是单独的,任何一件事情的发展都有其独特的脉络,任何一件巧合的事情都有着导致其发生的必然原因。纵观古今,历史画卷的勾勒都与王朝的地理、经济、文化及军事相关。在历史画卷翻转的过程中,有金戈铁马的热血,也有诡计百出的无情。

浅谈隋王朝的覆灭:压倒隋王朝的最后一根稻草

一:在隋朝晚期,沉重的劳动之役是致使百姓们奋起反抗的最根本原因,漫长且毫无人性的劳役也让这件事件变成了必然事件

从隋炀帝上位之后,每一年几乎都有沉重到令人窒息的劳役。隋仁寿四年即六零四年的十一月,杨广征集男性壮丁数十万人,在龙门(今山西地区)至襄城(今河南地区)黄河的两岸挖掘两道大壕以此来保卫隋朝的王都。在大业元年三月隋炀帝为建立东京城,每个月征集二百余万人来修建,历时十个月,终于在次年完工。

同年间杨广征集了淮北和河南的劳动人民百万余人凿通济渠之道,又征集了淮南百姓十余万人通邗沟,因残酷的惩罚仅仅只用了半年不到的时间就完成了这两项伟大的工程。这一年隋炀帝的大动作可不止这些,在江南动用了无数人来伐木,为东京和其他宫殿的原材料提供了充足的资源。

为了巡视并游玩江都,隋炀帝便在江南制船之地打造了龙形宝舟和数不胜数的护卫船只。八月隋炀帝巡视游玩江都地区,征集船长水手数万人。就从这些数据中大概的统计一下,从隋炀帝即位开始到六零五的一年之间,男性壮丁被征集的数量不少于四百万。

浅谈隋王朝的覆灭:压倒隋王朝的最后一根稻草

在当时四百万人是个什么概念,据史记记载大业二年整个隋朝的百姓大概有八百九十一万户,也就是说,每两户之间必有一户被征集一名男性壮丁,而征集壮丁的地区主要集中在淮南和河南这一片,这两个地区被征集的男性壮丁所占的比例极高,甚至已经导致每户家庭最基本的生活都不能保障了。

建造东京城征丁两百万,并且还是苦役,所以死亡率极高,甚至达到了五成。其他的征丁活动死亡比例也只比苦役好一点,由此可见隋炀帝对待百姓的残暴。隋炀帝在位的第二年就开始了大规模地修筑长城以保卫国土。

公元六零六年杨广驾临榆林地区,七月之时征集男性壮丁百万余人来修筑长城这又一大工程,虽然还是“二旬而罢”的制度,但死亡率还是达到了惊人的五成至使百姓苦不堪言。六零七年正月期间,炀帝征集河北地区男女百万余人,开凿永济渠,之所以是男女百余万人是因为男丁不足,只能够拿妇女们来顶替。

七月之时杨广巡视至五原地区(今内蒙古五原南处),再次征集男性壮丁二十余万人在此处修筑长城。除此之外,大业三年时,太行山至并州的通道凿通征集了当地十余郡的男丁,虽然史书中没有记载具体的数字,但从征集的范围来看男丁的数量就不会少。这一件又一件的大工程虽然造福了后世百姓但对于当时的百姓却是极其痛苦的。

浅谈隋王朝的覆灭:压倒隋王朝的最后一根稻草

二:杨广的骄奢淫逸给百姓造成了极大负担,加上自然灾害,百姓走投无路,被迫起义

在杨广上位的十四年期间,每一年他都要出去巡视游玩。因为他的巡游导致皇帝宫殿泛滥,花销极大;而且每一次的出巡,各种随从多达十万人,这笔花销就更大了。所有的费用最后都落到百姓的头上,使百姓们难以得到生活的保障。

这些劳役和赋税远远的超出了百姓所能承受的极限。在公元六一零年就已经有反抗的人民进行起义。又因为次年隋炀帝对高丽发动战争,变本加厉地征集兵员和壮丁,这一切不合理的残暴要求,最终点燃了隋朝末期农民起义的熊熊之火。

隋炀帝的三次东征之行,给百姓们造成了极为严重的负面影响。大业八年之时聚集在涿郡的兵士及民夫约三百五十万人左右,再加上各地的苦役和劳役人数就更加恐怖了。之后东征,全国性的强制征集兵士。这样全国性的征集人员严重的破坏了社会生产力,使社会动荡不堪,百姓的生活无比的痛苦。历史上大业七年时,山东这一地区发生了特大水灾,导致无数百姓失去了家园,颠沛流离。

浅谈隋王朝的覆灭:压倒隋王朝的最后一根稻草

第二年又发生了旱灾,导致颗粒无收使百姓饱受饥饿之苦。最后百姓们被逼的走投无路,起义之火便首先从此处开始燃起。从此时开始直到隋朝灭亡,这片地区的反动势力绵延不绝大大小小数以百计,各地的农民起义队伍经过难以想象的惨烈战争,不断的分裂合并,最终形成三大中坚起义力量:一是杜伏威领导的吴军,他们占据江南鱼米之乡,是起义军标志性的战果体现。二是李密领导的瓦岗军,他们的威猛之名响彻全国。三是窦建德领导的夏军,他们都是百战的精英,是起义军的标杆。三:压倒隋王朝的最后一根稻草就是关陇贵族统治集团的分裂。他们在王朝中把控着大量的资源,关系错综复杂。他们往往是统治者们最忠实的拥护者,当他们开始分裂时,也标志着王朝的统治即将崩塌

由于农民起义军的出现,使得关陇贵族们内部分化开始严重起来。有的起义军并不是流浪的农民们,而是有野心的地方豪强们,他们趁乱起兵伪装成起义军实际上干着见不得人的勾当。如拥有江东豪族之称的沈法兴,他私下募集军队占领了江南吴兴等各处的地域。他们乘乱割据,都想要登上皇帝的宝座。起义军的崛起,加剧了关陇军事集团的分化节奏。

其中是杨玄感的加入对隋朝统治的崩溃起了决定性的影响。杨玄感是楚国公杨素的长子,在隋炀帝颁布第二次东征时,他为礼部尚书,奉命在黎阳督运粮食和马匹所需要的干草。在当时六月的时候,为了带领军队前往平壤城作战,来护儿将军亲自率领水军前行。在部队将要出发时,杨玄感派遣家奴装作皇帝的使者,从皇宫的方向赶来假传圣旨到来护儿失职,由杨玄感来统兵。于是杨玄感聚众起兵,围攻东都洛阳。

浅谈隋王朝的覆灭:压倒隋王朝的最后一根稻草

后隋炀帝派遣辽东还军来救援东都洛阳,杨玄感见势不妙便撤围城之兵,西行进入关中之地,八月之时被“援兵”追至,他自知必死无疑,便对其弟杨积善说:“我不能让他人杀死,这样的死是在侮辱我,我请求你将我杀死。”话罢杨积善便抽刀砍下了杨玄感的头颅,然后自杀,但自杀没有成功就被追兵擒获,最后和杨玄感的头颅一起被送到隋炀帝的面前。

虽然杨玄感失败了,但他的行为却极大程度的加快了关陇集团的分裂之路,进一步减弱了隋炀帝的统治力。在杨玄感的起义军被朝廷镇压之后,朝廷便开始追究杨玄感的党羽和胁从者们,多达三万人因牵连其中被处以死刑,只要是拿过黎阳地区粮食的人一律处死,没有例外。奉隋炀帝的旨意,统兵的将领们在镇压起义军的同时也会任意屠杀百姓。

如王世充在统兵镇压刘元进领导的起义军时坑杀三万余人;樊子盖镇压晋汾两地之间的起义军时,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大业九年之后,隋军只能守卫一些城镇,已经不能够控制天下大势了。并州地区的起义军在大业十一到十二年间逐渐壮大。在这样的天然条件下,隋朝的太原留守李渊便乘势而起。李渊(即唐高祖李渊)他既是关陇世袭贵族,又是六柱国之孙,更是隋炀帝的姨表兄。是隋炀帝最信任的人之一。

李渊在大业十二到十三年之间被隋炀帝封为太原留守。其实当时的隋朝早已支离破碎、危如累卵。一方面,李渊害怕被无故降罪,另一方面,李渊也怀有政治野心,加之次子李世民等的劝说,经过密谋部署,于大业十三年五月起事,一路攻伐,最终占领都城长安。李渊先是立了一个傀儡皇帝,自己掌握实权,随后又代隋称帝,国号唐。

浅谈隋王朝的覆灭:压倒隋王朝的最后一根稻草

在十四年三月时,隋炀帝的宠臣宇文述在其子宇文智及的鼓动下,发起了兵变,并且杀死了隋炀帝,将隋炀帝的侄孙封为皇帝,让宇文智及和他的兄弟宇文化及成为大丞。当隋炀帝的死讯传到东都洛阳时,群臣无奈只能立隋炀帝的一个孙儿越王侗为帝,并改元年为皇泰年,历史上称其为皇泰主。时年六月宇文化及兵锋直指黎阳,但黎阳早就被瓦岗军所占领。那时的李密已接受东都洛阳的官爵,便将宇文化及击退。宇文化及因粮食耗尽,尽而北上魏县杀秦王浩后称帝并以“许”为国号。

直到六一九年宇文化及在聊城之时被窦建德擒杀。在李密击退宇文化及后,想应命去东都洛阳拜官封爵。在那时候,东都却发生了内讧,王世充决议攻打李密。在公元618年时,李密战败归降唐朝。王世充在击败李密后,声势如日中天一般炙热。于是在次年的四月份,废掉了皇泰主,自己称帝,国号为“郑”,改元年为开明。至此,三个象征着隋朝的政权及其残余势力全部灭亡。

从上述文章可以看出因为隋炀帝的骄奢淫逸和穷兵黩武,导致百姓们生活困难,苦不堪言,最后至使隋朝灭亡。

参考文献:

《史记》

《尚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