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 >

三问焦锋利(2)

2019-01-14 10:06:44 网络整理 阅读:79 评论:0

如今回首过去,焦锋利坦言:当时自己也并非完全没想这些,但他更加知道,自己在陆航部队干了十几年,明知技术设备有短板,却不努力去攻关,有可能会成为军旅生涯最后悔的事。

“不会不是理由,缺啥就去补啥!”3年后,焦锋利补齐短板毕业归来接着搞攻关,果然不一样:

如何实现各种地形、各种环境下校靶仪的平衡,是制约革新的一个技术难题。过去,焦锋利绞尽脑汁琢磨了大半年,都没想到好办法。读研期间,他系统学习了相关知识,回部队后不到3个月,就找到了用陀螺解决问题的办法,并设计出了草图。

过去,焦锋利不会编程,设计画图全靠手工作业,不仅速度慢,而且精细度不够,经常是“粗加工”导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读研归来,他依靠计算机编程设计,不仅实现了精准设计,还常有意外收获,工作效率大幅提高。

经过数年持续攻关,焦锋利终于研发出某新型直升机校靶系统,不仅使快速校靶成为了现实,而且能在任何野战环境随时校靶,通过了军队有关部门的鉴定,并在多支陆航部队得到试用检验,一举攻克全军重大科研难题。

无声之处响惊雷。一时间,焦锋利“火”了。站在领奖台上谈体会,他第一条经验就是:“基层官兵最熟悉革新的需求和方向,但往往欠缺攻关的知识和能力。这个时候,如果我们能往前迈出学习的一小步,理想就可能向现实靠拢一大步!”

二问:连队军械师为啥敢挑战军队重大科研难题?

“科研创新不是专家学者的专利,有问题就有研究的方向,敢试验就有成功的希望”

“当时我要是松把劲儿,这个项目可能就夭折了!”

回首10年科研攻关路,焦锋利感受最深的是:“科研创新不是专家学者的专利,有问题就有研究的方向,敢试验就有成功的希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