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 >

布病是什么病,布病有什么症状,兰州目前有多少人感染布病

2020-09-16 20:21:26 xiaobian 阅读:1917 评论:0

近日,兰州兽研所布鲁氏菌抗体阳性事件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现在大家对事件的进展十分关心,据了解,目前确认兰州兽研所布病事件已感染3245人,说到布病,大家可能都一脸茫然,不知道这是一种什么病,甚至从来都没有听说过,接下来大家就和..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布病是什么病,布病有什么症状,兰州目前有多少人感染布病。

 

布病是什么病,布病有什么症状,兰州目前有多少人感染布病

 

布病是什么病

资料显示,布鲁氏杆菌病(Brucellosis)简称“布病”,是由革兰阴性、兼性细胞内寄生的布鲁氏杆菌(Brucella )引起的..共患疾病,是《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其主要传染源为病畜和感染物(包括野生动物)。

布鲁菌病在国内,羊为主要传染源,牧民或兽医接羔为主要传播途径。皮毛、肉类加工、挤奶等可经皮肤黏膜受染,进食病畜肉、奶及奶制品可经消化道传染。不产生持久免疫,病后再感染者不少见。

牧民接羔为主要传染途径,兽医为病畜接生也极易感染。此外,剥牛羊皮、剪打羊毛、挤乳、切病毒肉、屠宰病畜、儿童玩羊等均可受染,病菌从接触处的破损皮肤进入人体。实验室工作人员常可由皮肤、黏膜感染细菌。进食染菌的生乳、乳制品和未煮沸病畜肉类时,病菌可自消化道进入体内。此外,病菌也可通过呼吸道黏膜、眼结膜和性器官黏膜而发生感染。

布病有什么症状

本病临床表现变化多端,就个别病人而言,其临床表现可以很简便,仅表现为局部脓肿,或很复杂而表现为几个脏器和系统同时受累。羊型和猪型布鲁菌病大多较重,牛型的症状较轻,部分病例可以不发热。国内以羊型布病最为多见,未经治疗者的自然病程为3~6个月(平均4个月),但可短仅1个月或长达数年以上。其病程一般可为急性期和慢性期,牛型的急性期常不明显。潜伏期7~60天,一般为2~3周,少数患者在感染后数月或1年以上发病。实验室中受染者大多于10~50天内发病。人类布鲁氏菌病可分为亚临床感染、急性和亚急性、慢性感染、局限性和复发感染。

人感染布鲁氏杆菌患病后,能治愈吗?

人感染布鲁氏杆菌患病后会出现两个明显的症状,一个是发热,一个是关节、肌肉疼痛,都可能会反复持续的发作。如果患者没有及时得到治疗,布鲁氏杆菌病转化为慢性之后难以治疗,将会引发患者精神不振、全身无力并伴随关机肌肉疼痛,也有可能引起患者长期处于发烧状态,因而又俗称为“懒人病”。

布病是什么病,布病有什么症状,兰州目前有多少人感染布病

 

“布病”是典型人畜共患病,羊种菌毒力最强、牛种菌影响最大

追溯历史,“布病”的病原布鲁菌于1886年由英国医师大卫×布鲁斯(David Bruce)在马耳他军队发生此病流行时首次发现。卢洪洲解释,“布病”是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所有人均可能感染。人类“布病”是通过直接与感染了布鲁菌的动物(牛、羊、骆驼、猪等)接触,或食用了未经灭菌处理的感染动物的肉、乳制品而感染罹患此病。

“布病”临床表现不一,急性期主要表现为发热、多汗;慢性期主要表现为关节痛、睾丸炎、脑脊髓炎及心内膜炎等;牲畜感染主要导致流产和不育。人是布鲁菌的机会性宿主。卢洪洲解释,患者患病风险及疾病严重程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暴露的布鲁菌菌种类型。羊种布鲁菌是最常见的人布病致病菌,也是毒力最强的菌种,与严重急性疾病相关。羊种布鲁菌通常感染绵羊和山羊,但也可感染犬、牛、骆驼等。牛被感染则是特别严重的问题,感染的牛可产生大量被污染的牛奶,对消费者产生威胁。

目前看来,“布病”每年流行以2至6月为高峰。流行形式呈多发、分散的点状,而非大规模的暴发流行;受感染的人群除职业人群外,老年、青少年乃至儿童的发病有增多的趋势。染病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动物饲养繁殖增多、缺少针对相关动物及从业人员的检验检疫和隔离措施、相关经济动物的频繁交易等。

我国近年布病发病上升,从“聚集暴发”向“散在发病”转化

从“布病”的发病范围来看,全球各地发病不一。发达国家由于常规执行动物检疫及疫苗接种,“布病”相对少见,已有14个国家宣布消灭了布病。我国历史上,上世纪50-60年代人疫情最为严重,70-80年代显著下降,90年代中期至今又有上升趋势。去年全国报告发病率为2.73/10万,无死亡病例报道。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相比上世纪80年代,我国疫区从内蒙古、新疆这样的大型牧区扩展至临近的北方半农半牧区、农区及小城镇,聚集暴发向散在发病转化。报告病例最多省份为新疆、内蒙古及与之接壤的北方省份(如山西、吉林、河北、黑龙江等地报告病例占到90%以上)。但与此同时,处于南方非牧区的广东、广西省近年也出现布病散发病例,河南、福建等省发病率也持续上升。

感染人群中,疫区农牧民感染率无疑最高,城市及南方地区从事动物食品加工工人、兽医学等研究人员、医院实验室工作人员等也有较大染病风险。此外,游客或商人到流行地区食用未经高温消毒的奶或奶制品,也可能染病。今年11月北京市自建国以来首次出现2例输入病例;12月2日,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西站院区上报4例疑似布鲁菌病病例,均为兰州兽医研究所工作人员。这也提示,实验室工作人员作为感染“布病”高风险人群,必须做好积极防护措施。

切忌食用未消毒生乳制品,高危人群可接种疫苗进行保护

一般人群如何防病?卢洪洲指出,“布病”传播到人,主要因直接接触被感染的动物或动物制品,经消化道、经体表接触和经呼吸道传播,感染本病。经消化道传播食物传播,是城市人口感染“布病”的主要原因。通俗说来,通过食入带菌的生乳、乳制品和半生的病畜肉类,病菌可自消化道进入体内。奶酪制品中的布鲁菌可存活数月以上,在阴凉环境下储存至少6个月再食用;酸奶和酸奶酪导致感染风险则较小(布鲁菌不耐酸性环境)。因此切忌使用未经灭菌处理的感染动物肉、乳制品,可降低患病风险。

对高危人群(从事与牛、绵羊、山羊、猪等家畜有关工作的人,如农民、农场工人、动物饲养员、牧民、剪羊毛者、兽医和配种员)来说,由于与病畜直接接触或暴露在严重污染环境下,病菌很可能从破损皮肤进入人体均可受染,至于实验室工作人员常可由皮肤、黏膜感染细菌,因此上述两类人群必须做好防护工作。“布病”人传人案例极其罕见,但对于献血或器官捐献者需行布病筛查,以排除近期感染史。

“布病”患者经规范治疗总体预后良好,患者大多于3至6个月内康复,仅10%至15%病例的病程超过6个月。未经抗菌药物治疗的病死率为2%至3%,主要死亡原因为心内膜炎、严重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全血细胞减少症等。慢性患者一般会遗留有关节病变、肌腱挛缩等而使肢体活动受限。卢洪洲最后表示,预防“布病”还需从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畜做起,具体说来即患者及病畜隔离,人畜分居、生乳须经巴氏消毒处理、家畜肉类经煮熟后才可进食,此外,现有减毒活疫苗保护效果较好,高危人群做好防护可最大程度降低患病风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