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大年初一那些事

2020-01-25 21:39:49 暂无 阅读:1437 评论:0

大年初一,是年节中的最重要的节点与内容之一。提到大年初一,许多人都会道出穿新衣、拜大年、元宝茶、煮饺子、吃年饭等。

其实,大年初一的事儿与习俗远远不止这些——

“年”字早在甲骨文中就出现了,本义为谷物的成熟,人们将谷物一熟称为一年,由此可见,它是根植于农耕基础的文化。据考证,作为岁首的年节已走过了近三千年的历史,从而形成了异常深厚的年节文化风俗。

团团和大家聊一聊

大年初一的那些事儿和习俗

大年初一那些事

叫什么

大年初一最早其实叫“元旦”,意为岁首的第一天,隋代《玉烛宝典》称:“正月为端,其一日为元旦”。

1911年12月31日,辛亥革命后为了采用国际公历纪元,将“元旦”给了公历的一月一日,而农历的年节则改称了“春节”。

大年初一,古又称为“三元日”,即是年月日三个时间标志的开端。

农历初一又称朔,故尔大年初一又有了三朔,以示年月日相聚于同一时刻。

大年初一的名称还有“元日”、“正旦”、“正日”、“新正”、“岁首”、“上日”、“新年”、“正朝”、“正月旦”、“正月朔”等。

大年初一那些事

吃什么

俗话说“十里不同俗”,因为气候、饮食等方面的差异,南北方的新年习俗也会略有不同。

大年初一,北方人讲究吃饺子,老话讲“新旧交替,更岁交子”,人们都要除旧迎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有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饺子的形状颇似元宝,煮好的饺子端上桌,象征着“新年大发财,元宝滚进来”的好兆头。

而在南方,大年初一讲究做年糕和汤圆,年糕的谐音是“年高”,是吉祥如意的好兆头,汤圆又叫“团子”、“圆子”,象征着“团团圆圆”之意。年糕多用糯米做成,取生产和生活“年年高”之意。

大年初一那些事

啥习俗

相传女娲创造万物生灵时,初一为鸡。古人认为鸡是文武兼备的德禽,所以将正月初一作为“德禽”的生日。再加上“鸡”和“吉”是谐音,“鸡日”就是“吉日”,所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初一张贴公鸡年画于门首的风俗。

作为一年第一个吉祥之日,除上寄于祝福的习俗外,还有很多忌讳,这在大年初一中也是非常重要的内容。除了我们生活中还在流行忌讳不吉利的话、忌讳打碎盘碗、忌讳动针剪、忌看病吃药等。还有不少忌讳今天很陌生了,例如忌在床前拜年、忌借火种、忌讨债、还忌打水、忌五更前大声喧哗等。还有民间忌动扫帚的习俗,据说正月初一是扫帚的节日。

全国各地拜年习俗

东部——浙江代表

当地把拜年叫做走亲戚。现在基本就吃一餐饭,还有些人家把亲戚叫在一起,集中在一天吃个饭,比以前简单了。

大年初一拜年,肯定要去邻居家转转。小孩子去拜年或者走亲戚,进门之后要给泡一杯糖水,这叫“甜一甜”,走的时候都会装一袋吃的,用红色袋子放一些水果零食,现在有些人家还会这样做,图个吉祥。

西部——陕西代表

传统的陕西关中人讲究大年初一不出门,亲戚邻里拜年从初二开始。先是女婿拜丈人,外甥走舅家,然后大体以亲、疏为序,亲朋之间相互拜年。其中,大年初二是“回娘家”的日子,西安民间称“迎婿日”。刚出嫁女子的第一次春节,娘家要送一对大宫灯。

南部——海南代表

大年初一早上,先是住得近的亲戚之间互相走动问好,稍晚些便到周边邻里家中坐坐聊聊。

​北部——黑龙江代表

大年初一,农村地区是挨家挨户走访拜年。以前都是抢早出门,越早越好,近几年这一风俗淡化了。不过很多山东籍的东北家庭还保留着一个习惯:正月初一女性不见娘家父母、直系亲属,必须初二以后回娘家。

中部——河南代表

去亲戚家拜年,按习俗要给长辈“背礼”。“礼”指的是大米,“背礼”听起来颇有分量,实际只是代表心意的一小捧米就可以了。现在,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高,“礼”反而只是作为象征性的礼节,大家还会选择带一些饮料、水果、点心之类的年货给长辈拜年。

来源:今晚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