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五个80后小伙造了一艘“通江达海”的大船

2018-08-15 04:41:07 网络整理 阅读:141 评论:0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宁迪 杨杰 王林

一声鸣笛中,载有两万吨铁砂石的“江海直达1号”,从舟山港起航,出东海入长江,向上游马鞍山港驶去。

靠近南京长江大桥时,船顶一根9米高的信号桅,缓缓向前“弯了个腰”,降低了船身高度,船身平稳从桥下驶过。

岸上,五个年轻人,长吁了一口气。“成功了!”

五个80后小伙造了一艘“通江达海”的大船

“江海直达一号”设计师团队成员:左起,厉寅、张柳涛、高强、刘家劼、吕冰。五人都是80后,平均工龄11年。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李建泉/摄

“江海直达1号”是我国首艘“江海联运”的货船,也是吕冰、高强、张柳涛、厉寅和刘家劼这五位80后共同的“杰作”。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江海联运”,但前提是要有一艘能“通江达海”的船。2015年,有着海船、内河船丰富设计经验的浙江欣海船舶设计研究院,被委以重任。平均有着11年工龄的五位年轻人,组在一起,成为“江海直达1号”的专属设计师。

“江海直达1号“的固定航线是从舟山港到马鞍山港,全长500多公里,最大的设计难题,就是船怎么驶过南京长江大桥。

这座24米高的大桥下面,从未驶过装载量两万吨的海船。而今,五个人要挑战一番。

有着11年工作经验的刘家劼,起初很茫然。在他的“知识图谱”里,内河船的电气设计规范,还是一片空白。

“虽然都是船,但在规范标准上有所不同。”比如海船行驶时,对应急电源投入电网供电的时间要求不超过45秒,但内河船的要求就提高了。对外投光灯上,内河船是有明确数量要求的,海船则没有。刘家劼用了一段时间,才了解内河船和海船在电气设计上的差别。

从设计的第一天开始,五个人就要合力找“平衡点”。

“设计这条船,最困难的地方在于没有规范。”张柳涛是五人中的“老大哥”,在建这条船之前,他清楚地知道,国家只有两个规范,一个适用于内河船,另一个适用于海船。而“江海直达1号”要把这两者有机结合起来,以海船为母本,并考虑到长江航运的特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