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中山七院感染内科陈友鹏:我的第一任务是让每一个一线的同事平安回家

2020-02-18 15:26:45 暂无 阅读:1623 评论:0

陈友鹏家在广州。原本他已经安排好了春节回家休假,疫情防控全面启动后,他赶在腊月二十八那天迅速赶回医院。从那天开始,他就没回过家了。

问到家人是否会为他感到担心的时候,陈友鹏拍了拍脑袋,突然想起了什么事。

“对啊,昨天我妹妹才跟我说,让我抽时间给父母打个电话,说他们挺担心的。”

“这半个月来,每天都忙得团团转……只在年三十的时候父母打过一个电话。今天有时间一定要记得打电话……”

临危受命:“我只是个‘打酱油’的”

陈友鹏是中山七院感染内科的主任。自2020年初的这场防疫战开始以来,他就开启了“战斗”模式。医院发热门诊启用后,他就临危受命担任临床工作组组长。

规范发热门诊工作流程、更新院内“新冠”肺炎诊疗方案、进行发热门诊工作人员..、现场指导工作……陈友鹏每天都在一场场防控会议、..和发热门诊之间来回奔走。好不容易能够回到办公室里喘口气了,他又马不停蹄地研究起了最新指南,继续完善最新版诊疗方案的PPT,再把防控“新冠”的知识第一时间传达给每一位医务工作者。

目前,陈友鹏的院内“新冠”肺炎诊疗方案,已经更新到了第5版。“我们对这个疾病的认识,是在实践中不停发展的。我们的发热门诊和诊疗流程,也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改进。”

然而,陈友鹏却谦虚地说:“我只是个‘打酱油’的,在发热门诊一线的人最辛苦!我的主要工作就是把发热门诊的一套流程搞好,让发热门诊一线人员有标准可遵循。和他们比起来,我的工作其实算不上什么。”

“面对疫情,就像打仗,我们要靠团队作战,要整合各种信息情报做出最优的判断。我现在不过是在为冲锋陷阵的前线提供情报、策略罢了。要打赢,还得靠他们。”

他对目前的一线医疗团队很有信心:“我们感染科、呼吸科的团队现在是以老带新。老的有经验,年轻的有干劲。我们经历过2003年SARS、2009年流感,还时不时与登革热、禽流感交锋,我们是有专业知识、有经验的团队。”

中山七院感染内科陈友鹏:我的第一任务是让每一个一线的同事平安回家

感染内科“抗冠”小分队

这场疫情也让默默无闻的感染内科,成为了主力科室,走到了战“疫”台前。此刻,感染科全体医生都在一线努力奋战。一线同事们的情况也时刻牵动着他的心,陈友鹏说:“希望他们(一线人员)能够好好休息,保持身体健康,不要太过疲惫,保护好自己才能更好地作战。”

确保安全:“一定要保证每个人平安回家”

“一定要做好防护!保护自己,也要保护别人,一定要做到零感染!”

这是每次..时,陈友鹏都反复强调的话。

为了确保每一位医务人员的健康,陈友鹏和防控小组成员一起,亲自检查每一样防护医用品的安全性和实用性。“我每天都会紧盯大家,有没有严格按照要求做好个人防护。救死扶伤是医护的天职,我一定要保证每个人都平安回家。”

“没有什么比保证医护人员安全更重要的了。如果医护人员都倒下了,又怎么帮助更多的人呢?”

咽拭子采样是暴露风险比较高的一个操作,一开始很多人操作不够规范,而且也心存顾忌。这容易导致医护人员感染风险增大,也直接影响到了核酸检测的准确性。

作为发热门诊医疗组的负责人,陈友鹏亲自上阵做了很多咽拭子采样。年二十九的深夜,院内有住院病患出现了发烧症状时,值班医生的一个电话,陈友鹏就迅速起床赶到医院,及时为这名患者进行了采样。

为了确保安全,防止出现交叉感染,陈友鹏还承担起了给院内参与转运过新型冠状病毒确诊患者及疑似患者的急诊科医务人员进行咽拭子取样的任务。“他们都密切接触过病人,我们要保证医护人员的健康。”

给病人取样是发热门诊医护人员的必修课。趁此机会,陈友鹏也把给这次给医务人员采样当作了一次现场..。

中山七院感染内科陈友鹏:我的第一任务是让每一个一线的同事平安回家

陈友鹏为医务人员进行咽拭子采样..

“取样要在咽后壁,靠近扁桃体的地方。”穿着层层防护装备的陈友鹏,一边给医护人员取样,一边为一旁的医务人员讲解取样时自我防护的细节,“取样的时候手上要稍微有点力量,还要特别注意防范病人打喷嚏。”

半个小时后,取样..结束了。陈友鹏把防护装备按顺序一件件脱了下来,扔到医疗垃圾桶里。“正确脱下防护服非常重要,防护服外面是污染面,如果操作不规范很容易污染干净的地方。”

在脱下防护服的过程中,他不停地进行手消毒。每天几十次的手消毒让他的双手有点“吃不消”,出现了发红、脱皮的情况。

“我们感染科的人,一直对防护特别注意,这可能是我们的‘职业病’。”陈友鹏说,在日常工作中,他也会特别注重这点。就算平时回到家里,他也不会把衣服外套带进卧房,而是习惯性地把衣服挂在阳台,让阳光自然“消毒”。“这也是一直以来养成的习惯。”

针对现在的疫情,陈友鹏也提醒群众,平时做好个人防护,注意个人卫生,不必过度恐慌。“‘新冠’不是妖魔鬼怪,只要我们采取科学的应对方式,就一定可以战胜疾病。”

医者初心:“感染科要把饭碗一直‘砸’下去”

“2007年开始,我每年都会和学生讲,需要特别注意新发传染病。新发传染病是不可预知的,你永远不知道未来什么时候会发生什么事情。作为一名感染内科的医生,面对疾病,我只能尽我所能。”

1月初,当他从新闻中看到武汉出现不明原因肺炎的病例时,陈友鹏的专业神经就开始紧绷起来。在他及其他传染病专家的建议下,中山七院领导一直高度重视武汉的肺炎疫情,并较早地为疫情防控做了准备。

作为感染科专家,他有自己的专业担当,敢于“挑刺”,能在防控工作中及时地发现问题。“作为专家,我们一定要坚持自己的原则,要以科学作为指导。如果发现有不恰当的地方,我一定会提出来,这是我的职责所在。”

和传染病打交道了这么多年,陈友鹏也对疾病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从SARS到“新冠”,已经过了17年。这17年间,我们的医学技术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技术再发达,我们仍然面临很多疾病的威胁。”

如果要从这场疾病中学到什么教训,陈友鹏说,他希望可以通过这次疫情改变国人的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对于肉类,我们应该集中屠宰、集中检疫,才能尽可能地减少传染病的发生。”

他说,感染科医生可能是最“惨”的医生——风平浪静的时候可能没什么“存在感”,可一旦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就要担起学科专业所赋予的使命。

“我们感染科的医生,是自己砸自己的饭碗。改革开放以来,国内感染科的成就很大,我们把很多传染病都控制得很好,病人也少了,这个学科的重要性好像就显得小了。但我们就是干这行的,这个饭碗我们要一直砸下去。”

“上次和家人打电话,他们都叫我要早点回家。”

“我也希望,通过我们大家的努力,让疫情早点结束,让大家安心回家。”

这是一个感染科医生最朴素的愿望。

文|周恬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