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静安年轻人 在最需要的地方当好防疫“翻译官”

2020-04-10 09:50:24 暂无 阅读:1203 评论:0

静安年轻人 在最需要的地方当好防疫“翻译官”

静安年轻人 在最需要的地方当好防疫“翻译官”

春暖花开,各地疫情形势向好,人们都在以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复工复产、迎接美好生活的到来。在城市复苏、生活有序运转的背后,是很多人的默默付出,特别是近阶段严防国外疫情输入的形势下,许多年轻人挺身而出、踊跃报名,积极投身到防疫相关工作当中。这其中,就有许多“85后”“90后”和“00后”的身影,他们利用专业所长,当起了双语“翻译官”,不仅将政策、疫情相关知识传递给外籍人士,架起沟通交流的桥梁,而且传递了志愿服务、坚定信心的精神。

“在国家需要我们的时候,做力所能及的事”

“最近这段时间在集中隔离点增援,看到社区医院、疾控中心、卫健委的工作人员都在忙碌着,我深受感动。”3月30日,在集中隔离点协助工作的静安区外事办工作人员楼文博说道。今年2月开始,“85后”的楼文博支援到天目西路街道的社区疫情防控工作中,从年后入沪人员的疫情防控和社区的疫情防控,到近期的防输入,和很多一线人员一样,楼文博的工作任务也在不断变化。

眼下,他在集中隔离点的一线提供翻译服务。“除了我主要与使用英语的人士进行交流、宣传疫情知识外,这里还有卫生系统翻译干部。”楼文博说,前段时间,一旦有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人群入住,能用英语交流的,他都会及时向他们宣传疫情的政策和相关知识。“他们来的时候往往都容易焦虑,我尽可能地用对讲机与他们交流,疏导他们的情绪。”

作为区外事办工作人员,楼文博往常的工作中也经常要用英语与外籍人士打交道。这次防控疫情的工作中,他也积极学习专业词汇,以准确地与外籍人士交流,维护隔离点的稳定。

除了一线从事翻译服务的楼文博,区外事办的“90后”金徐紫桑和张雪琦则在后方从事着翻译服务。从最新的政策到告知书、登记表等,她们都发挥西班牙语、英语等专业特长,进行最及时的翻译服务。“只要有任务,就会立即响应,将翻译材料以最快的速度提供到机场等场所。”作为市外事办借调到区外事办的工作人员,金徐紫桑第一时间投身到翻译服务的工作中,“我们24小时待命,包括笔译、口译,只要前方有需要,我们的电话、微信都随时畅通,第一时间与外籍人士连线,传递政策、疫情相关知识。”

金徐紫桑告诉记者,因为每个国家的防疫手段和措施不同,因此在服务的过程中,她感到取得外籍人士对国内政策的理解有一定难度。“要征得外籍人士的理解是需要做工作的,要向他们解释我们的政策,一开始他们可能会觉得我们太严格了,但所有人都一视同仁。”金徐紫桑说,当时有一位外籍人士不愿意去集中隔离点,她通过解释政策以及说明疫情情况后,让这位外籍人士同意前往集中隔离点。一个星期后,这位外籍人士又向她发来求助,说自己有恐慌情绪。“我们联系了心理医生,对其进行心理疏导,目前,他已经解除隔离。”

有英语专业特长的张雪琦说,连日来,各项翻译工作都做到了及时响应,“每次根据新的政策进行翻译,再根据政策改变进行调整,都是为了更好地宣传防疫知识,为守护国门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们是守护者,也是迎接入境旅客的最初印象”

“居家隔离”“冠状病毒”“及时就诊”……面对来自各国的外籍人士,如何把“高频”词汇转换成英语、法语、意大利语等语种,积极解答对方的各种疑难提问?成为摆在守护国门一线工作人员、志愿者面前的问题。为减少防疫工作中的“散装英语”,静安公安分局将有外语特长的青年民警迅速组建起来,成立了上海首支公安防疫外语应急小分队,这支小分队有37名公安青年,平均年龄30岁,涵盖了英语、俄语、意大利语、韩语等11个语种,队里不乏有人参加过中意联合巡逻、联合国维和任务等上海公安重要涉外警务工作。连日来,他们在机场、在社区,承担着翻“疫”官的任务。

作为增援浦东机场疫情防控的一线民警,同时也作为应急小分队成员,英语专业出身的民警赵雅韵认真比对每一位入境并居住在静安的旅客信息,即使通宵达旦,也要确保“不漏一人”,守好防范的“第一关”。她还参与制作了防疫外语的卡片,用标准的英语录制了音频,做成..印在学习卡上,以便英语底子薄弱的同志学习。

赵雅韵说,有次凌晨4点多,一位外籍人士腼腆地走到静安区工作点,怯生生地打了招呼。“我按照流程与其核对信息和确认隔离条件的整个过程中,他都十分配合,还连连感谢中国政府如此周到。”赵雅韵说,让她印象深刻的是,临上大巴时,他望着志愿者的身影支支吾吾了半天,说想要合个影,回去告诉他留在美国的朋友“Youreallydidagreatjob.”

赵雅韵说,语言交流只是一种方式,更多的是信息的传递和畅通:“我们是守护者,也是这个城市迎接入境旅客的最初印象。”

“虽不曾见面,但语言交流把我们联系在了一起”

“我们后来还加了微信,他有什么问题,可以随时联系我。”“85后”的尤昱哲最近报名参加了江宁路社区志愿服务中心的志愿者工作。前几天,他接到志愿服务中心任务,要向一名泰国籍隔离对象用英语宣传疫情相关知识,由于这名外籍人士对于隔离的政策不太了解,为此,尤昱哲电话通过英文交流的方式,将疫情相关知识传递给这位泰国国籍的人士。

“虽然不曾见面,但通过网络、电话,可以把最新的政策告诉他,我觉得也是很有意义的事情。”尤昱哲说。

为了做好翻译志愿服务,社会服务组织旸升招募了100多位来自全国各地有外语特长的学生参加。其中“95后”“00后”学生占到大多数。通过在微信群“抢单”的形式,志愿者们进行着相关的翻译任务。“00后”的上海纽约大学大一学生范嘉茵,报名以来一共抢到了2次翻译任务,将有关疫情防控知识和科普文章翻译成德语手册,由旸升提供给社区、发布在微信..。

范嘉茵告诉记者,初高中时她学习的第一外语就是德语。这次参与志愿服务让她收获很大。“大家根据所学的语种,都很积极地抢单,真的就是秒抢的那种。”由于很多都是专业词汇,第一次翻译时,范嘉茵还专门登陆了德国卫生部门的网站,了解德国方面对于“病毒”“肺炎”等词汇的表述,再进行更好地翻译。

郝馨瑞是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生一年级的学生,到目前为止,她在旸升群中一共抢单4次任务。在郝馨瑞看来,最让她印象深刻的是,翻译了一首由上海戏剧学院学生原创的抗疫歌曲《同样的心》。“这首歌是我和其他两位志愿者共同翻译的,里面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歌词是我们身在同样的天地,从不曾分离,这是我们拥有的权利。”

郝馨瑞说,虽然他们无法像医护人员一样奔赴一线,但是可以利用外语特长,以实际行动作出贡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