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1.7万字重生日记见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谁最苦、谁最累?白衣天使我的亲人

2020-05-12 00:40:29 暂无 阅读:981 评论:0

1.7万字重生日记见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谁最苦、谁最累?白衣天使我的亲人

(图为王金龙修剪阳台上的树枝 记者金振强 摄)

编者按

昨日,长江日报刊登了新冠肺炎治愈者重生故事的系列报道《在方舱22天写下1.7万字重生日记》,众多读者留言希望能够读到这名普通患者的日记原文。日记的记录者王金龙是江汉方舱第999名治愈者,他通过亲眼所见,亲身所感,记录了方舱里一个个至真至情的感人故事。这些故事既生动描写了外地医护驰援武汉,为了救治生命昼夜不息的细节,又记录了患者之间守望相助、共克时艰的团结精神。本报今日节选方舱日记的一部分,通过这位普通新冠肺炎患者的视角,以小见大,展现我们国家和人民共同抗疫,践行“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的庄严承诺。

方舱医院,是武汉战疫的创新举措,是破解医疗床位不足的关键之举。江汉方舱医院按1600张床位设置,专门收治轻症患者,2月5日22时正式启用。

驰援江汉方舱医院的先后共有21支援鄂医疗队。另有本地协和医院、同济医院、儿童医院以及武汉市第一、三、四医院的医、护、技、管理团队人员,共同奋战。

《方舱日记》节选

医护跪在地板上施救

2月4日,贵州第二批援鄂医疗队从龙洞堡机场出征。这是一支由99名市县级医院护理人员和2名领队、1名联络员、2名院感专家组成的护理专业医疗队,队员中80%以上是“80后”与“90后”。

2月6日晚,一位刚送进方舱医院的女患者突然倒地昏厥,听到呼救声,值班护理组长吴金融和护士刘文在医生的指导下,跪在冰冷的地板上轮换对患者实施心肺复苏和静脉注射施救,由于他们身着密闭的防护服,头戴护目镜,一刻也不停地高强度抢救,全身湿透了,汗水从护目镜里流下来,打湿了患者的衣服,经过40多分钟的全力救治,直到救护车赶来,才将患者送往更高一级生命支持的救护车上,为患者救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护士们穿纸尿裤不能喝水

护理分为24小时4班轮岗值守,每班6小时。护士们内穿成人纸尿裤,外着密不透气的防护服,头戴护目镜,不能饮食、喝水、上厕所。从一上班就行走在舱房内外,不停地为患者领发生活用品,递送常备药、医用口罩,发放早中晚餐,分发水果、牛奶、煎制中药,量血压、测体温及血氧饱和度,了解呼吸情况,开展心理疏导,每一样都要重复多次,少有停歇。据统计,护理人员一天内要巡查患者7824人次,测量体温981人次,给患者送餐1296人次。只要患者满意她们就开心,对患者体贴入微,关怀备至。所有这些我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谁最苦?谁最累?白衣天使我的兄弟姐妹。

贵州第二批援鄂医疗队领队刘辉说,我们来了,不仅要克服一切困难把患者治疗好,更要像亲人一样把患者照顾好。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场,每一位医护人员都是这场战争的主角。

“话疗”医好爆脾气患者

雷玉梅是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中医医院护士。雷玉梅是怎样做好护理工作的,从她的日记中就能找到答案。

雷玉梅日记中写道,8号床的李大哥,年龄不大,三十五岁,但脾气不太好,说话经常很气人,这是我对他的第一印象。记得一天在发饭过程中,因为他把我手中的饭提走了,问了他两句,他就不高兴,发起了脾气,接着又是发药,因为晚点发给他,又发了一顿牢骚。一天他过来问我们这里有没有心理医生,我问了,没有,我试着跟他慢慢交流,得知他父亲因为新冠肺炎去世了,母亲在重症病房,家里还有一个老人,无人照看,他发脾气的根源在这。心理压力大、过度焦虑、睡眠不好,脾气也跟着暴躁起来。我用仅有的知识充当起了心理医生,对他进行心理疏导,经过半小时的交谈,他说了一句:“跟你把话说出来心里舒服多了,我会尽量往好处想,多跟你们交流的。”他朝着我做了个揖转身走了。第二天在发中午饭的时候,他过来接过我手中的饭盒说:“我来帮你发,你去忙其他的事情吧。”

教我们做操,她累得喘粗气

帅应凤是贵州省黔南惠水县中医医院护士,11年党龄,2个孩子的妈妈。说话的声音很好听,她见病房大多患者整天躺在床上不下地活动,不利于康复,就让大家都起来教大家正确洗手的7步方法,还教健身强体的八段锦太极操。其实八段锦操的动作舒缓,运动量也不大,患者们都能轻松学做下来,可帅应凤教完这段操后坐在凳子上不停地喘粗气,很长时间才平复下来。我问她咋这累?她说自己穿着防护服和戴着护目镜做动作时很不方便,也很吃力。

39岁的王本学是贵州玉屏侗族自治县120急救中心护理负责人,是玉屏人民医院最早的男护士,也是我们方舱医院43房唯一男护士,有着非常丰富的临床经验。他中等身材,干护理工作轻车熟路,效率很高,做检测时比一般人都快捷。他经常与患者交心谈心,了解患者的病情及需求,解答患者的疑惑。他做事条理性强,早上6点前患者大都还没起床,他就将早餐饭盒、牛奶、水果、袋装中药轻轻地整齐摆放到患者的床头柜上。发口罩时,他先用双层抽纸夹好再放至患者床头柜旁以防污染。

这里医护人员,都是长时间相对固定地为43房患者护理。他们走进了患者的心里,不是亲人,胜似亲人。我对这些医护真是太熟太了解他们了,就像熟悉了解自己的孩子一样。几乎可以从他们说话的语速、声音的大小、走路的神态、身体的高矮、测量血压绑扎袖带的松紧等方面就基本能判断出他(她)是谁。

43房出院者都要与医护照“全家福”

我们43房共有21个患者,床铺呈“非”字形摆设。43房有一个不成文的做法:凡出院者都要与舱房内的病友、医护照“全家福”合影留念。不为时髦留影,只因骨肉相连。这基本上是我们43房的传统和专利,从第一个康复病友出院开始,这一做法一直保留下来。建立“方舱医院43房大家庭”微信群,是年轻志愿者张凌云的杰作。这个微信群为密切护患关系,发挥了重要作用。

是新冠病毒肺炎把我们这些本来八竿子都打不到的人联系在一起,还有可亲可敬的医护人员。我们是正宗的患难之交、生死之交,没有前世千年的修炼是没有同住一个舱、同吃一锅饭、同喝一种药、同在一起斗病毒的机缘。病毒无情人有情。在特殊的时期,我们建立了护患血肉相连的特殊关系。在特别的环境,大家相聚在特别的方舱医院,也是一次不错的人生经历。

我要每天记下方舱里的这些感人故事

记者在电话采访中,问我在方舱医院治疗时是怎样的一种心态?我说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保持良好的乐观心态,不被新冠肺炎所吓倒,要坚定必胜的信念。信心比金子还贵,战胜自己就是强大。

我们43房3个病友于3月1日同时高兴地出院。巧合的是3个出院号分别是998、999、1000三个连号。我是第999名康复者,这说明江汉方舱医院已治愈1000人。当天媒体分别采访我时,都问了同一个问题——你是怎么想到写方舱日记的?对这个问题当初还真的没有认真去想过,可能是有感而发吧!我虽然有心带了笔和日记本,但具体精准写什么也没设定。当我一进方舱后就被白衣天使们不畏艰险,夜以继日,连续奋战,救死扶伤所展现的医者仁心的崇高精神所感动。于是我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坚持把每天在方舱里发生的感人故事记录下来。

反响>>>

王金龙重生日记引起读者共鸣

看到了患者乐观坚强 看到了医护英勇无畏

1.7万字重生日记见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谁最苦、谁最累?白衣天使我的亲人

(图为王金龙写的日记 记者金振强 摄)

“王金龙的故事,让更多人看到了医疗队的无私援助,看到了患者的乐观坚强!”昨日,本报刊登了新冠肺炎治愈者重生故事的系列报道《他在方舱22天写下1.7万字重生日记》,打动了数万网友,获赞无数。

网友“凌凌后”:这是最真实的武汉日记,想看全文!

网友韩志远留言:老王很有心、很用心、很细心,记下一点一滴过程,反映很多很实的抗疫故事,谢谢你了!

网友小易:援汉医护人员英勇奋战,毫不畏惧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网友冯丹:老王确实记录了这些值得感激的人、事,真是有心的武..!

网友华:真心感谢疫情期间来到武汉以及湖北抗疫的医护人员,语言很难表达我们湖北人民的感谢之情,深深地感谢你们!

老王的故事与网友产生了共鸣。

网友胖金妹写道:我妈妈当时也是在方舱医院,她说她刚进去的时候很不习惯,但后来方舱医院和谐的气氛使她很快融入其中,整个人都变得很乐观了!还有我爸爸也写了一本疫情日记,记录了他整个疫情期间的心路历程,他进过火神山,他说火神山的军人医护工作者对他们病人很专业、很周到!军人风采令他肃然起敬!感谢驰援武汉的每一位医护工作者,是你们拯救了一个又一个的家庭,是你们让我们大武汉又重新“活”过来了!

“今天有好多人找我要日记看。”昨日,王金龙的手机也成了“热线”,都是熟人“求分享”。

昨日,王金龙的好友、同事范俊汉主动找老王要日记,好几处让他眼眶发红:“老王的日记非常真实、有现场感,都是他的切身感受。首先我觉得很自豪,因为有国家组织力量管老王他们这些患者,让上至百岁老人、下至出生几十日的婴儿都得到救治,才会有人写下这样感人的日记;其次我心里充满感激,这些逆行的白衣天使救了我们成千上万的武..,他们是武..心中永远的英雄。”(记者黄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