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垃圾分类,上下游协同发力

2020-07-10 06:37:41 暂无 阅读:723 评论:0

垃圾分类,上下游协同发力

7月1日,在柏林一家超市内,一位市民正在将空瓶投入回收机器,以取回押金。

本报记者 花 放摄

垃圾分类,上下游协同发力

首尔市一处小区居民楼下的固定垃圾分类投放点。

本报记者 马 菲摄

垃圾分类,上下游协同发力

在首尔市综合体验空间“新活用广场”,一些市民正在参观垃圾分类相关展览。

本报记者 马 菲摄

垃圾分类,上下游协同发力

新加坡城市景观。

影像中国

垃圾分类是垃圾产生、回收和利用过程中的中间环节。从源头上减少垃圾的产生,并对垃圾进行精准处理和有效利用,体现着城市精细化管理的能力。一些在垃圾分类管理方面做得较好的国家,付出了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努力

德国

总体原则“谁污染、谁治理”

本报驻德国记者花放

早在20世纪初,德国就开始试行城市垃圾分类,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从上世纪70年代起,德国政府相继颁布一系列垃圾处理的相关法规,如《包装条例》《垃圾填埋条例》《循环经济与废弃物管理法》等,从制度层面保障了城市垃圾得到有效分类回收。

在德国,每个州的垃圾分类规定略有不同,但细致程度都让人印象深刻。在柏林,每一栋住宅楼都设置有蓝、黄、棕、黑几个颜色和大小各异的垃圾桶,分别投放废纸、轻型包装、有机垃圾、其他垃圾等家庭生活垃圾。大件物品、旧衣物、电子垃圾、有害垃圾等特殊垃圾也都各有回收渠道。市民可将旧家具等大件物品自行送到柏林城市清洁公司的指定回收站,或预约上门取件;旧衣服有专门的收集箱;药品、电池等有害垃圾也有指定回收点。

对可回收的饮料包装瓶,人们在购买时需额外支付0.08—0.25欧元(1欧元约合8元人民币)不等的押金,在超市的回收机器投入空瓶后即可退回。

不可回收的玻璃瓶则分为透明、绿色和棕色三类,在住宅区专门的垃圾桶分别丢弃。

从幼儿园、学校到社区、企业,德国的垃圾分类教育无处不在,垃圾分类理念深植人心。为帮助居民正确分类,德国各地市政部门也煞费苦心,不仅开设专门的咨询热线,不定期联合社区、学校等举办教育活动,每年还给居民发放本年度垃圾清运时间表,上面清楚标注着每种垃圾回收的频次和时间。

德国垃圾分类管理的总体原则,是“谁污染、谁治理”。这既对德国生产厂家和销售商从生产源头上提出了环保要求,也需要垃圾分类的主体——每一名居民承担相应责任。在德国各城市,小区物业和居民需到市政垃圾清运公司开户,按垃圾种类、垃圾桶容量以及垃圾清理的次数支付费用。据柏林市政府网站统计,2018年,柏林市每个家庭平均需支付约322欧元的垃圾处理费,这个数字在德国城市中还只是中等水平。在德国西部小城勒沃库森,平均每户的垃圾处理费高达每年771欧元。

对于垃圾分类做得不好的小区,德国有着严厉的惩罚措施。根据德国《循环经济法》,垃圾不分类或错误分类都可能招致数额不等的罚款,具体金额由各联邦州自行决定,最高可达5000欧元。去年底,记者所住公寓楼有住户没有将垃圾放在指定地点,加之垃圾分类错误率高,物业公司对公寓楼所有住户提出警告:若此后情况仍无改观,所有住户分摊的垃圾处理费都将提高。垃圾回收人员也有权拒绝处理分类不合格的垃圾箱,或要求住户额外支付一笔处理费用。

近年来,德国民众的垃圾分类理念也在不断变化。越来越多人认为,尽量从源头减少垃圾,才是更完善的垃圾处理。柏林城市清洁公司也向全体市民提出建议,呼吁以租代购,鼓励购买二手产品,或使用可循环利用的商品。

(本报柏林电)

韩国

垃圾袋价格包含运输和处理费用

本报驻韩国记者马菲

每到周五,女儿都要提着一袋瓶子、纸盒、塑料盒等可回收垃圾到幼儿园去。这是老师给每位小朋友布置的任务。老师用这些可回收垃圾,带领孩子们制作手工作品。潜移默化中,孩子们逐渐养成了垃圾分类和循环利用的意识。

从1995年开始,韩国在全国范围实施垃圾分类,并按照居民的垃圾排放量采取计量收费。这一制度实施以来,韩国积极进行全民教育,民众的垃圾分类意识日益增强。

韩国的垃圾分类大体分为一般生活垃圾、食物垃圾、可回收垃圾和大型废弃物四大类。无法进行回收使用的垃圾都属于一般生活垃圾,必须放入专用的垃圾袋中。以首尔市为例,下辖各个区分别使用不同颜色的专用垃圾袋,不同辖区的垃圾袋不能跨区使用。人们需要到附近超市或便利店购买专用垃圾袋。垃圾袋按容量收费,其中就包含了垃圾运输和处理的费用。

在首尔,20升容量的垃圾袋售价约为490韩元(约合3元人民币)。当地政府可根据需要对垃圾袋的价格进行调控,为资源循环部门提供补贴。并不便宜的垃圾袋促使人们注意尽量从源头减少不必要的垃圾产出。

首尔的不同辖区以及各个住宅区对垃圾投放的场所有不同规定。有的住宅区有固定的垃圾投放场所,有的则规定了垃圾投放的具体时间段以及临时投放场所。每到垃圾投放日,垃圾投放点都有专人负责指导居民正确分类投放垃圾。今年6月,首尔市还发布了包括英语、中文等10个语言版本的《首尔市食物类废弃物分类丢弃标准建议》,标明了8类不可归为食物垃圾的物质,方便外国居民参考。

对于随意乱扔垃圾的行为,韩国有着较为严厉的处罚措施。不按规定时间和分类规则投放垃圾的民众,将面临10万至100万韩元不等的罚款。从2000年开始,韩国各地补充实施了“垃圾违法投放举报奖金制度”,奖励额度最高可达处罚金额的80%。首尔市则推出了垃圾分类监管体系,各小区的垃圾投放点通常都设置有摄像头,警察、环卫工人等也参与监管。

20多年来,韩国对垃圾分类的要求和规定不断细化。从今年7月起,首尔市政府加强了针对透明塑料瓶分类丢弃的执行力度。公共住宅居民需把透明塑料瓶与其他塑料用品分离开,放入塑料瓶专用回收箱,棕色等有色及不透明塑料瓶则不能放入。

垃圾分类只是管理的一端,对废弃物进行二次利用,尽可能减少垃圾总量,是垃圾分类管理的最终目的。2017年,首尔市建立了综合体验空间“新活用广场”,通过开办多种形式的展览、体验等活动,启发民众通过重新设计和改造,对一些废弃物进行再利用,以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在广场的分类墙上,铅笔、衣架等废弃物品分门别类挂在墙上,物体旁的说明告诉参观者这些物品的分类以及将来可被再次利用的领域。

(本报首尔电)

新加坡

运用3R原则追求“零废弃”目标

本报驻泰国记者林芮

新加坡素有“花园城市”的美称。作为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之一,新加坡每年产生大量垃圾。据新加坡国家环境局统计,2019年,该国共产生约723万吨固体垃圾。一套有效的垃圾收集和处理系统成为新加坡保护城市环境的关键。

新加坡以“零废弃国家”为目标,注重全面运用3R原则(减量化、再利用和再循环),从源头减少城市垃圾产生,并努力实现垃圾的重复利用和回收。新加坡教育部规定,从小学起就要向学生教授3R原则,让环保理念深入人心。

包装垃圾约占新加坡生活垃圾总量的1/3。从2007年起,新加坡政府与工业企业和非政府组织联合发起签署“自愿包装协议”。签署协议的企业需通过重新设计包装,促进包装的可循环利用,减少包装垃圾数量。截至2019年,受益于该协议,新加坡共减少约5.4万吨包装垃圾,成为从源头减少垃圾产生的典型举措之一。

在回收利用方面,新加坡主要由政府牵头,把企业作为垃圾分类处理的主体。新加坡街道上的公共垃圾桶一般是不分类的。在住宅区,人们仅能看到两种垃圾箱:蓝色垃圾箱用于丢弃可回收垃圾,主要包括玻璃、纸、塑料、金属4种类别;绿色垃圾箱则用来装厨余垃圾等不可回收垃圾。

新加坡政府将全国分为六大区域,采用统一招标方式,有资质的垃圾回收企业均可参与投标。获得政府授权后,这些企业每天为各自的承包区域提供生活垃圾和可回收利用垃圾的收集服务。居民根据房屋是组屋还是私人房产以及房屋的面积等标准缴纳相应的垃圾回收费用。

回收后的垃圾将在各自企业的分拣中心通过半自动及人工分拣线完成分类和打包,再被转运至垃圾末端处理设施。其中,不可回收垃圾被运到全国4家垃圾焚烧厂进行焚化,焚烧中产生的灰烬及建筑废料等不可燃垃圾,将被集中运至离岸的实马高垃圾埋置场填埋。可回收垃圾则在分拣中心按类别进行分离,部分用于销售或二次加工,剩余部分经处理用于制砖、铺设道路等市政工程。据统计,2019年,新加坡的垃圾回收率约为60%。

近几年,在一些新建住宅区,新加坡还采用了管道自动化控制系统来收集垃圾。每个家庭都安装有投放垃圾的专用通道,居民足不出户就可直接将垃圾投放到回收管道,并通过自动控制系统将垃圾输送至小区的中央垃圾收集站,进行压缩和密封处理后再送至分拣中心。这一新方式让垃圾回收更高效,也有效避免了垃圾的二次污染。

(本报曼谷电)

《 人民日报 》( 2020年07月10日 17 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