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形象的洪流(5)

2018-10-14 04:49:00 网络整理 阅读:168 评论:0

童强:古代当然有视觉,也有各种视觉规训,“非礼勿视”就是一种规训,园林建筑中有许多视觉文化的东西,但总体而言,那时的视觉形象生产还不是一个相对独立的部分,是主人为了建造园林而“顺便”考虑到赏心悦目,而不是今天为了一个景观、形象,“顺便”搭建了一个园林;为了突出现代化,于是创造了摩天大楼群集的景观。贝聿铭苏州博物馆的设计呈现的主要是一个视觉上的园林。形象已经是今天消费和生产的首要因素,设计学的兴盛,正是为增长的消费提供审美的前提。没有这个审美的引导、视觉上的建构(设计),产品就是不存在的,即使真的有一个拎包放在那里。一个女包的视觉形象——即款式,就是它存在的全部理由,结不结实,好不好用,是前消费时代、低端初级产品的问题。物,在这里凝结成一个形象的存在,视觉的存在。

近几十年,视觉文化可以说是人文学科中的显学,它迅速拓展、交叉到哲学、文学、传播学、艺术学等领域中,形成了丰硕的成果。但今天的学术热点层出不穷,数字人文研究、数据可视化、听觉文化、声音美学等不断涌现,这多少减弱了视觉文化的关注度。美国著名艺术理论家W.J.T.米切尔于1995年在芝加哥大学开设视觉文化的课程时,主张用批判性的语言超越图像的权力,消解对图像魔力的盲目崇拜。这仍然是视觉文化研究的主旨。这需要我们充分审视视觉形象在历史想象和文化认同中的建构作用,深刻分析现代社会中视觉的经验形态以及话语建构过程。总之,视觉文化研究之路还很漫长。

《光明日报》( 2018年10月14日 05版)

标签:形象 洪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