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补上近代文献保护的短板(5)

2018-10-14 08:53:04 网络整理 阅读:105 评论:0

好牌怎么打?

胡晓明建议,项目要成为一座桥梁。" 近代中国出了很多了不起的大师,他们学贯中西,既有文化的沉淀,又经过了新文明的洗礼、冲刷。绍兴市和越生集团给我们修了一座巨大的桥,我们通过这座桥梁去了解古典中国,又把古典中国的美妙风景跟我们今天的生活连通起来。" 胡晓明说。

..认为,在出版利用文献的同时,还需通过藏本做好展览,让大家了解历史,知道这些是好东西,要足够重视。出版、展览之外,还要利用新媒体手段发布资源,更要建成合作机制,共同合作开发、推进资源共享。

" 首先,进一步开展普查,尽快完成国家总台账;其次,加强原生性技术研究,因为脱酸成本高,要选择有代表性的文献先脱酸;还要加强数字化功能,建立专题化数据库,发布线上服务供大家使用;还要多渠道开展海外文献征集,尽快完成数字化回归。" 周和平说,文献保护容易坐冷板凳,需要有恒心。

韩志萍说,因为一套书定价高达 4 万多元,再加上占用空间,往往还是以大学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馆藏为主。出版一定要有利润,要有最终的销售渠道,大家才有持续干下去的动力。

复旦大学出版社总编辑、史地类专家王卫东甚至大胆设想:未来采用卖数据库送纸质书的方式也未尝不可。

" 近现代文献的出版能够更广泛走向图书馆、大学、各级研究者中。现在散文卷和诗歌卷各出了 100 册,1 册大概涵盖 2 到 4 本文献史料的内容。近现代文献如果能充分利用,当下的文化研究面貌会发生根本改变。在延续文脉的同时,也让大家从中看到一个新的世界。" 张伟说。(陈莹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