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上海里弄:更新出舒适的生活,积淀下人心的安稳(2)

2018-12-08 07:52:29 网络整理 阅读:76 评论:0

那些长寿长者基本都是这个读书小组的积极分子,在接触经典文学、诵读古诗词过程中,生活哲学、人生智慧浸润在了他们的生活之中。

据介绍,永嘉新村最早是交通银行职员宿舍,原住居民大多是知识分子,崇文尚艺,小区里学习氛围十分浓烈。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这些年,一批文娱活动小组相继在小区组建起来,丰富居民生活的同时也提振了里弄生活的精气神。比如,打出“永嘉”旗号的夕阳红歌咏队,曾在市级比赛中获奖。92岁的蔡继珍阿婆,几乎参加了小区每一个兴趣小组,熟背唐诗三百首的她,也同样喜好京剧、歌咏。这两年,读书小组根据居民需求,定期请来专家对时政新闻进行解读,蔡阿婆每次都积极参与听讲,用她的话说:“年纪越大,要越快更新知识,否则真要落伍了。”

信任,沉淀下无数“金乡邻”

“拆了墙是一家,不拆墙也是一家。”在永嘉新村,很多街坊邻居是同事或同学,这种特殊关系在他们之间建立起一种紧密而深厚的家园情感,走过近半个世纪依旧闪闪发光。改革开放前后,由于历史原因,永嘉新村不少居民将房子让出,或以大换小,小区住进了更多职业背景的居民。但这丝毫没有阻隔这份珍贵邻里情的传递与蔓延。

比如,一墙之隔的邓家和任家。

两家人一直有着彼此家的钥匙,方便相互照应。多年前,任家阿公过世,其子女奋斗在外,邓家主动承担起了关心照顾任家阿婆的重任。每晚6点,,邓阿姨准时去任家阿婆房间,帮她处理家务,读书读报,等一切料理妥当才离开。这样的情况持续了很多年,一直到老人90岁过世。任家阿婆的女儿曾动情地说:“如果不是邓家人的细致照顾,患有心脏疾病的妈妈撑不到这么久。”

论居住条件,永嘉新村和很多里弄一样,多少有着物理空间的逼仄和油腻。老居民搬离,新居民涌入,但“宁求心宽不求房宽”的好传统却深深植入这里,并保留了下来,历久弥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