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四川泸州,2号包间,唱歌5年,70岁阿姨团:这是家以外最好的去处

2019-02-01 06:23:11 网络整理 阅读:58 评论:0

摘要:在习惯病痛,习惯逝去,也习惯人来人往的2号包间。

四川泸州,2号包间,唱歌5年,70岁阿姨团:这是家以外最好的去处

“为什么采访我们?整个歌厅不都是唱歌老人吗?”78岁四川泸州老人王静放下麦克风,客气地笑了笑。包间外,依旧歌声嘈杂。

“我们‘歌友会’现在有14人,每周唱两个下午,都是老太太,三分之二上的人超过70岁,三分之二的人没了老伴,所有人基本上都跟子女分开住。”72岁的赵春先用咬字清晰的普通话介绍,忽又笑场。退休在家十几年,这位曾经的幼儿园教师已对教学使用的普通话生疏了,也与曾经忙碌充实的人生前大半段剥离了。

记者赴四川泸州采访一群老人结伴K歌长达5年的“歌友会”,本想寻找一个特殊的切面,剖开城市老龄化社会中个体的精神世界,却未想到,这群老人其实并不特殊。

孤独?无聊?悲惨?变老之后,通往人生终点的最后这小半段路,并不一定要被公众刻板印象里的标签所定义。

今年1月26日,中国老年保健协会会长刘远立在解读新近发布的《中国老年健康蓝皮书》时指出,预计到2026年,65岁以上人口占比将超过14%,中国正式进入老龄社会。

这些数据,在这家陈旧歌厅的2号包间里无人清楚,但这里每个人流露的眼神、不同的唱腔、热烈的掌声与忽然的叹息,其实无一不是通向数据背后老年人精神世界的真实密道。

午后的歌厅

寻找到这个歌厅实属不易——“是2号包间,具体地址我也说不上,反正就是澄溪口附近……”王静在电话里扯着嗓子一字一顿喊着。她不会微信“添加朋友”这个操作,更不要说“共享实时位置”了。

记者抵达歌厅附近时,人行道上不少银发老人正往同一个方向走去。他们老远见到熟人,就欢快呼喊,最后全汇到一家歌厅门口……春节前泸州滨江大道边的金鹰歌厅,下午时分,22个包间总是被常客预订一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