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旧时皇家灯火 点亮寻常巷陌:非遗宫灯的“灿烂”与“阑珊”

2019-02-19 14:40:17 网络整理 阅读:87 评论:0

新华社北京2月19日电(记者褚萌萌)正值农历正月十五,在故宫博物院举办的古代宫廷过年习俗展上,上百盏仿古宫灯悬挂在长长的廊庑之下。古老宫城之外,北京的楼门口、街道旁也纷纷挂起了大红纱灯。

“宫灯是古时的奢侈品,曾经老百姓都接触不到。”北京宫灯的非遗传承人翟玉良说。他坐在天桥北边一家不起眼的小门脸中:几十平方米的小屋,顶上挂满了花花绿绿的宫灯和灯彩;门外的蓝底招牌上印有“北京市美术红灯厂”几个白字,门内有一块黑底木质牌匾,上书三个金字——“文盛斋”。

今年64岁的翟玉良是北京市美术红灯厂的销售主管,也是文盛斋的第四代手艺人。

旧时皇家灯火 点亮寻常巷陌:非遗宫灯的“灿烂”与“阑珊”

北京市美术红灯厂的销售门店只有几十平方米,顶上挂满了花花绿绿的宫灯和灯彩。新华社记者褚萌萌 摄

一盏传统工艺打造的精美宫灯,以紫檀、红木、花梨等贵重木材制成六方或八方形的细木骨架,上雕有龙头和镂空花牙作为装饰,其外镶嵌有绢纱和玻璃的灯扇,手绘山水、博古或人物图案,下系中国结和流苏的穗子。以宫灯为代表的灯彩于2006年入选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翟玉良于1975年被分配到红灯厂的宫灯车间工作,学做这种他之前也不甚了解的“奢侈品”。后来,他才从老师傅那里得知,宫灯源于汉、兴于明清,以装饰为主、照明为辅,最初专用于宫廷,彰显着皇家气派。清时,宫灯开始被皇帝赏赐给大臣,遂逐渐流入民间。

“古时做宫灯不惜工本,会用最好的材料。”翟玉良说,“现在我们做宫灯,材料更多元了,但工艺是流传下来的。”

翟玉良所在的北京美术红灯厂,其前身文盛斋创办于1806年,头几代宫灯艺人专为宫廷敕造灯具。开国大典上,天安门城楼上悬挂的8盏直径2.7米的纱灯就出自文盛斋。后来,文盛斋和其他几家“小器作”改组成北京市美术红灯厂。

旧时皇家灯火 点亮寻常巷陌:非遗宫灯的“灿烂”与“阑珊”

翟玉良于1975年入行,现在是北京市美术红灯厂的销售主管,也是文盛斋的第四代手艺人。新华社记者褚萌萌 摄

标签:宫灯 传承 春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