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等科研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2019-11-14 00:52:43 暂无 阅读:1419 评论:0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等科研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2019年11月10日,第三方专业科技成果评价机构——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在北京依据科技部《科学技术评价办法》的有关规定,按照科技成果评价的标准及程序,本着科学、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组织专家对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北京三元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5个单位共同完成的“中国荷斯坦牛重要经济性状遗传研究及育种应用”项目进行了科技成果评价。

据悉,此次评价会的专家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吴常信,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张胜利,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授昝林森,北京农学院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教授郭勇,河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授张英杰,北京市畜牧总站研究员路永强,天津市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马毅组成。

经过专家评审,认为该项目针对中国荷斯坦牛重要经济性状(产奶、乳房炎抗性和耐热性)和体型评定方法,开展了中国荷斯坦牛产奶、体型、乳房炎抗性、耐热性等性状的分子遗传机制研究,挖掘出多个微卫星和功能性分子标记,基于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揭示了中国荷斯坦牛乳房炎抗性形成的分子机制。主要创新点如下:完善了中国荷斯坦牛体型线性评定的方法,阐明了直接选择体高、尻角度、尻宽、蹄角度、前房附着来改进体型整体评分是有效的;首次提出并证实基因可变剪接机制是影响奶牛个体乳房炎抗性差异的重要因素;创立了乳房炎抗性相关miRNAs与其靶标结合的功能性分子标记筛选与遗传效应评估技术,挖掘出与奶牛乳房炎相关的miRNA标记,为奶牛乳房炎的抗病育种和治疗提供了新靶点;集成应用分子育种技术,选育出高乳房炎抗性的102头优秀种公牛和260头优秀种子母牛,其中1头种公牛的体细胞评分估计育种值在美国同期排名第一;对771头中国荷斯坦牛进行了耐热性相关基因多态性研究,首次开展了奶牛热应激lncRNAs差异表达研究,筛选出耐热分子标记。项目发表论文133篇,其中SCI论文38篇;出版专著1部,获授权发明专利6件和软件著作权2项。项目成果整体技术达到了同类研究的国际先进水平。相关技术已应用于奶牛遗传育种实践中,累计生产和推广乳房炎抗性冻精460多万剂,产生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经专家组全面审核,与会专家一致同意,“中国荷斯坦牛重要经济性状遗传研究及育种应用”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