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 >

对话智行者张德兆:如何才能让人敢坐“无人车”?

2018-06-01 13:00:05 网络整理 阅读:62 评论:0

在智能驾驶领域,比技术研发更具挑战性的是人的心理因素和法律法规。

一款好车,对男人来说,无异于一个尤物;对女人来说,也堪称“行走的珠宝”。

自“车”诞生后的100多年里,人类不断改进着它的车身、动力、变速、电子、内饰等所有的一切。当“身体”已经日趋完美,汽车的演化是否也走到了尽头呢?

显然不是,现在人类想给它安装一个大脑——智能驾驶系统。“无人驾驶”是近年最热门的词汇,传统车企豪赌、芯片巨头押注、创业公司扎堆、巨量资金涌入,一夜之间,无数创新公司诞生,开启了出行方式的新时代。

正当业界备受瞩目之时,2018尚未过半,自动驾驶领域却风波不断。即便是国际巨头特斯拉、Uber也都深陷泥淖、无一幸免。事故之后,自动驾驶技术想要重新获得人们的信任,恐怕尚需时日,这无疑将智能驾驶原本可期的未来染上了一丝阴霾。

暴露出问题,也正是解决问题的时机,尤其是对于雄心勃勃的创业者而言。智能驾驶的征程不会因事故而终止,反言之,如果哪家公司能解决这些问题,就将脱颖而出。

在清华大学、人民大学的校园中,有几台低速的智能驾驶物流车穿梭在图书馆附近,被年轻人们频频围观;在京城北边的创客广场中,有一辆车顶安装了各种高科技设备的汽车正在进行测试,而驾驶座上并没有人。

对话智行者张德兆:如何才能让人敢坐“无人车”?

智行者自主研发的“无人配送物流车”

无论是看上去憨厚有加的小车,还是科技范十足的无人车,都来自于同一个技术研发团队,那就是专注智能车开发的智行者。

智行者创始人张德兆对清华大学再熟悉不过,作为学霸,他考入清华后,在汽车工程系一直读到博士学位。2015年,他带着几个师兄弟走进了创业大潮,与无数汽车行业的前辈一样,试图将“车”推演到全新的驾驶形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