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 >

十日谈 | 复旦明月映天涯

2018-09-24 13:53:06 网络整理 阅读:59 评论:0

编者按:今夜月明人尽望。作为文化基因的纽带,家国情怀的相承,中秋等传统佳节承载着深厚的故乡情、家国情。今起刊登一组“我们的节日”十日谈,希望通过阖家团圆、节庆丰收的故事,润物无声地弘扬传统文化、展现中国精神。

十日谈 | 复旦明月映天涯

作为复旦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高级汉语写作课的老师,在我眼里,复旦的中秋之夜是最美的。一晃,我迄今为止的人生过半是在上海、在复旦度过的。无一例外,1992年以来的这二十六个中秋节,都在复旦大学或与家人、或与友人,更多的是与留学生们一起“天涯共此时”。这明月,总让人解读出无限风情。

记得头一回一起“举头望明月”的留学生是复旦大学的首位韩籍博士生金希教,他的导师是学富五车的历史学家陈绛教授。那是1993年,也就是中韩建交的第二年;虽然两国同属东亚文化圈,但彼此仍然觉得很陌生。大伙不明白金希教为什么会选择“义和团在华北的反洋教斗争”为其博士论文选题,也不明白中秋时节的他为什么一点都不表现出“低头思故乡”的情绪。他提了一个问题让我至今都觉得很难回答,即“投奔月亮的那个嫦娥到底是中国北方人还是南方人”?因为金希教的家乡在南朝鲜,大伙就开玩笑说嫦娥是南方佳丽,这可让他高兴了好一阵子。

那时候一直到上个世纪末,复旦留学生们在中国的传统佳节打开方式往往是集体场景。逢年过节,安排问候、祝福和互动,是国际文化交流学院的传统。留学生们可以借此机会了解中国社会的习俗、亲和力和凝聚力,日后也是复旦生活的美好回忆。如饺子、元宵、月饼、粽子以及嫦娥、龙舟等相关概念,就是以此类推地向他们介绍中国的传统文化;虽然之前他们也有接触,但在复旦、在中国本土显得更加正宗。实践下来,发现留学生们最热衷中秋节、最喜欢月饼。为什么中秋和月饼最受欢迎呢?原来这是其九月初入学后,在中国欢度的第一个节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