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遵化衙署琐谈

2018-05-24 11:16:37 网络整理 阅读:184 评论:0

衙署是古代官吏办理公务的处所。一座衙署往往被看做半部历史,围绕着衙暑的种种传闻志异与历史真实,也能让人从中读出别样的味道来。

遵化于五代后唐始设县治,在明永乐以后,遵化县成了大明王朝对蒙古作战的前线,为了指挥方便,许多封疆大吏频繁往来于遵化,在县城内也相应地也建造了一些等级较高的衙署。这些衙署有总督行辕、巡抚衙门、道员衙署和遵化县衙等。

在清初修撰的《遵化县志》中,对其他衙署的建筑物皆语焉未详,独于遵化县衙却有绘有草图,记载其大概。中国古代的城市建设,大多根据《周礼·考工记》的设计思想进行布局,遵化县衙也不例外。

从图上看,遵化县衙大致上分为左中右三路。其中路最前为一座牌坊,其北为大门,大门两侧环绕围墙,将三路建筑物围在其中。再后是仪门、影壁,后为大堂,再后是省政堂,这是处理政事的区域,四周也有围墙。省政堂北为内宅,自成院落。这些正符合南向为正,居中为尊的风水理念,体现“居中而治”之意。故又有“衙门口朝南开”的俗谚。

遵化衙署琐谈

左路即东路有五个小院。支房、土神祠、寅宾馆,各成小院,院墙相连而门户不相通。其北为预备仓、县丞宅,也都自成独立院落。右路即西路,也分为相对独立的五个小院。由南而北,为老人厅;总铺和男监、女监;典史、公廨、西幕厅。老人厅与男监、女监两院在南左右并列;公廨、西幕厅在北东西并排。

这些布局也体现了“文左武右”“前衙后邸”等设计思想。还有,衙门的监狱都设在大堂西南仪门之外,即所谓“阴之极”,故称之为“南监”。

在旧志中,尽管对遵化道员衙署记载无只言片语,可是在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竟然有一篇名为《遵化署狐》的小说,描写发生在遵化衙门中的狐仙故事。该文叙事出人意表,读后令人拍案叫绝。

这则故事中说,在遵化道署院内最后面的一座楼中,旧有一群狐狸在内聚族而居。这些畜生,经常外出祸害百姓。以前各任官员不敢招惹它们。后来一位山东诸城人士邱公,调任遵化道员。他听说此事,十分震怒。这些为非作歹的狐狸们于是心怀畏惧,为首者就变化成一位老太婆,请邱公的奴仆转告其主,给他们三天时间,自会携带家小离开。邱公却在第二天阅兵结束时,将所有火炮调入道员署内,众炮齐发,把这座高楼夷为平地,众多狐狸都被轰毙,唯有一狐化成白烟逃脱。

炮轰群狐事件发生两年之后,邱公派遣仆人到京城送礼,欲谋求官职升迁。因暂未办妥,就把银两藏在地窖之中,不想却被狐狸化成一老叟告发,邱公也因此而遭难。

蒲松龄的小说,多有附会时事的,此文也不免让人对号入座。

遵化衙署琐谈

从明熹宗天启元年即公元1621年起,朝廷确实设立了遵化道,此机构到清朝顺治二年才裁撤,前后仅存在25年,并且在遵化城内还建筑有遵化道员官署。道是高于府、低于省的一级行政机构,其长官称为道员。但是经笔者查询《直隶遵化州志》等史料,在14位遵化道员中,虽有两位山东人士,但并无一人姓邱。

标签:遵化 衙署 琐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