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北京城的神秘力量:天地日月四坛的选址是荒谬还是有迹可循?

2018-10-30 16:13:33 网络整理 阅读:98 评论:0

在北京住久了的人都知道,京城里有4个比较出名、至今保存完好的坛.哪4个坛呢?就是天坛、地坛、日坛和月坛. 北京城的建筑格局基本上是个“棋盘型”,规范有序.这4个坛的设置也依据这个特点,分处在京城的东南西北:天坛在南面,前门外的天桥附近;地坛呢?坐落在北面,安定门外;日坛在东面,朝阳门外;月坛,则在西面,阜成门外.如此一个设置,形成了“以故宫为中心、天南地北、日东月西”的局面,颇为对称、和谐. 坛为祭祀之地,这4个坛都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天、地、日、月的地方.在天坛祭祀天神,在地坛祭祀地神,在日坛祭祀日神,在月坛祭祀月神. 这4个坛是什么时候建的呢?

北京城的神秘力量:天地日月四坛的选址是荒谬还是有迹可循?

据史书记载,这4个坛都建于明朝,但可不是一起建成的.最早建的是天坛,它始建于明成祖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最初叫“天地坛”,是祭祀天神、地神的地方.也就是说当初是把天和地一齐祭祀的.过了100多年,在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制定了在京城四郊分别祭祀的规矩,于是在北郊另外建了祭祀地神的地坛,原处也就改名为“天坛”.地坛从“天地坛”分离出来之后,就成了专门祭祀地神的地方.当时称作方泽坛.嘉靖十三年(公元1534年),改叫地坛. 祭天、祭地都有了地方,那么祭日、祭月也得有个地方.于是在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又分别建造了日坛和月坛.日坛又名朝日坛,主体建筑是祭坛,四周环绕着矮墙.坛为方形,西向,白石砌成.坛面明代为红琉璃,以象征太阳.清代改为方砖墁砌,四周有壝墙(短围墙),正西有白石棂星门3座,其余三面各1座.月坛,又名夕月坛.主体建筑是一座方形高台,高1.5米,坛面铺设着白色琉璃,四面设有白石阶. 在明清两代,把祭祀这件事看得相当重.比如每年祭天的时候,皇帝要亲临天坛的祈年殿,祈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在祭天前要沐浴斋戒,然后从斋宫起驾,开始鸣钟,到皇帝登上圜丘坛,钟声即止.祭祀典礼结束时钟声再起,洪亮的钟声为祭祖典礼大壮声威.每逢甲、丙、戊、寅、壬年,皇帝还要在春分日寅时亲临日坛朝日.祭拜时皇帝是红袍加身,颇显隆重.在丑、辰、未、戌年,皇帝则要亲自赴月坛行祭祀礼.

北京城的神秘力量:天地日月四坛的选址是荒谬还是有迹可循?

时至今日,这四坛依然存在,各种古建筑保存完好.比如天坛的祈年殿,现在已是北京的标志性建筑;在这四坛中,天坛的地盘最大,占地270万平方米,园内古木参天,花草葱茏,成了人们休闲的好地方.地坛的地盘也不小,仅次于天坛,每年春节都在那里举办庙会,热闹得很.现在已成为旅游场所的日坛,由于坐落在使馆区,而且林木成荫,路面整齐,古朴典雅,景色幽静,成为各国外交官员及家属们喜游的处所.月坛在新中国成立后于1955年开始对公众开放祭坛,并在其外部设置了儿童乐园,还加种了婆罗树、梧桐树、石榴树和桂花等名贵观赏树种.近期又在进一步修缮,在布置上突出“月”的主题和秋的意境,使之成为北京一处优美的赏月和游览胜地.

北京城的神秘力量:天地日月四坛的选址是荒谬还是有迹可循?

当时建这四坛,分别是为了祭祀天、地、日、月,祈求它们给人间带来好运.这无疑带有迷信的色彩,因为当时的人们对于各种自然现象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只好借助于此.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也多少体现了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他们尊重天、地、日、月.仅就这一点来说,还是可取的.生活在今天的人们,当然无需再去搞什么祭祀,但与自然和睦相处,照自然规律办事,还是应该努力去做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