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改革开放四十年电影海报展"昨在上海影城等地向公众免费开放

2018-06-13 06:47:34 网络整理 阅读:153 评论:0

原标题:永远的画面,浓缩中国前行足迹 “改革开放十年电影海报展”昨在上海影城等地公众免费开放

从40年前以谢晋为代表的第三代影人作品,到日前大热的《红海行动》《厉害了,我的国》《唐人街探案2》,小小海报里,浓缩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和辉煌成就。“永远的画面——改革开放四十年电影海报展”昨天在上海影城、上海银星皇冠假日酒店等地向公众免费开放。展览分为“传承”“荣耀”“开拓”“绽放”“步伐”“奋进”“新时代新起点”七大板块,透过205幅精美海报,带领观众共同回眸中国电影每一步的前行脚印。

“行当”之变:折射经济体制转型

改革开放给中国电影带来百花齐放、繁荣昌盛的春天。回看上世纪80年代的海报,引人瞩目的有《小花》《巴山夜雨》《庐山恋》等耳熟能详的片名;有谢晋、吴贻弓、吴天明、张暖忻、黄蜀芹等第三代、第四代影人;有出自各电影制片厂美工师之手的风格各异的精致手绘,那也是中国电影最后的手绘海报时代。

这些老电影海报上所记录的信息不止于此。仔细观察海报上的行当会发现,上世纪80年代的海报上,大都整齐划一地印着编剧、导演、摄影、美术、作曲、演员的名字,,而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渐渐多出了出品人、监制、制片等行当,演员、导演也不再整齐排列,而是有所突出侧重。展览策展人、上海电影家协会副主席石川介绍,海报上的这些变化,也代表着中国电影制片方式的改变。在国营电影制片厂时代,电影一般以电影厂的名义出品。当时,“市场”还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对于国营厂而言,厂长做出品人,也是职责所在。

“出品人”的出现是民营电影公司带来的。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出品人渐渐从公司变成个人,即便是国营电影制片厂,海报上的出品人也会署厂长的名字。随着电影的发展,内部分工越来越细,小小一张海报自然写不下全部的工作人员,而会选择凸显重要的创作部门,这些都体现了电影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化运作的演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