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 >

落后于时代,鸦片战争时期的清朝火炮

2018-06-14 08:55:36 网络整理 阅读:71 评论:0

几天前,本号推文讲到鸦片战争时期清朝水师落后的战船(《外强中干,华而不实,清朝旧式战船》),今天开讲讲同样落后于时代的清朝火器装备。

落后于时代,鸦片战争时期的清朝火炮

在水师的武器装备中,火炮无疑是主力。不得不说的是,火炮,或者说包括火炮在内的火器,在清朝的中前期,经历非常坎坷。

清朝的旧式火炮主要有武城永固大将军炮、神功将军炮、制胜将军炮、威远将军炮、奇炮等,,种类虽多,但基本都是明末清初引进的红夷大炮的衍生型火炮,直至鸦片战争前仍然没有大的改进,甚至还存在倒退的情况。

明朝末年引进红夷大炮之后,掀起了一波火器热潮。明末著名火器学家焦勖和孙元化,分别在自己的著作《火攻挈要》和《西法神机》中,提出以口径为基数,按一定的比例科学设计火炮的各个部分。这是中国火炮发展史上的一大突破,却没能在清朝发扬光大。

落后于时代,鸦片战争时期的清朝火炮

武城永固大将军炮

由于清朝统治者实行文化高压政策,大兴文字狱,大规模毁书、禁书,明朝留下的《武备志》《火攻挈要》等一系列军事书籍相继成为禁书,以致到鸦片战争前夕,丧失了科学理论指导的清朝火炮铸造陷入了严重倒退的境地。

嘉庆四年(1799年),清廷下令将160门明朝遗留下来的神枢炮改为得胜炮,结果改造后的得胜炮射程还不到百步,居然比原来的神枢炮射程还近,实在是让人哭笑不得。

道光二十年(1840年)三月三日的一份《澳门新闻纸》,以轻蔑的语气评价清朝火炮道:“中国只知道用铁铸成炮身,不知道做炮膛,且铸成炮身……全无科学分寸,所以施放不能有准头……大约不能为害人物。”

此外,清朝统治者对..的猜防之心也对火炮的发展产生了直接的不利影响。据《清实录》和《清会典》记载,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山西总兵官金国正上疏表示,自己标下的军队没有子母炮,愿意捐资造22门分给各营。然而这样一个十分诚恳的请求,却换来了康熙皇帝的严厉训斥:“子母炮系八旗火器,各省概造,断乎不可!前师懿德、马见伯曾经奏请,朕俱不许。”到了雍正时期,雍正皇帝更是按照他父亲的这一旨意,进行了一场全国性的“废武备”运动,具体做法如下:除保留盛京、吉林、黑龙江三地的子母炮外,其余各省的子母炮全部收回;其他各种火炮,每1000名清军士兵只准留10门炮;水师战船及海防、边防、省城要隘的原有火炮予以保留。虽然水师保留了火炮,但这种全国性回收、限制火炮的做法,严重阻碍了火炮的使用与发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