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晚晴室外道晚晴

2018-05-25 08:02:01 网络整理 阅读:178 评论:0

晚晴室外道晚晴

晚晴室外道晚晴

侯军

此番来泉州,是要拜望一位乡贤——李叔同。前几次来,已寻访了他的许多居留之所。遗憾的是,一直没能探访法师最后的“迁化”之地——晚晴室。彼时,这块地方还被一所精神病院占用。这次得知这家医院搬迁了,探访晚晴室的愿望终于可以实现了。

(一)

午后小巷人静。被现代高楼挤压在大院一隅的晚晴室,显得有些形单影只。所谓“晚晴室”应是弘一法师起的雅号,本属于泉州不二祠温陵养老院的三间平房。其对面就是大名鼎鼎的“小山丛竹”遗址。不二祠、小山丛竹、晚晴室,这三个“名胜”其实是一个地方,就好像考古学常说的“文化层的叠加”,这里也是泉州历史文化深厚而悠久的缩影——不二祠纪念的是泉州历史上与韩愈同榜的第一个“榜眼”欧阳詹,“不二祠”就是取其“独一无二”的意思;“小山丛竹”则是宋代的一个民间书院,始建于北宋年间,后因朱熹曾在此讲学而闻名。如今,不二祠和小山丛竹书院均已荡然无存,只有一个石牌坊兀然独立,上面有个石匾,刻着朱熹以行楷书写的“小山丛竹”四个大字,边上“晦翁书”的题款尚依稀可辨。相形之下,只有晚晴室因年代较晚,依然保存完整。

晚晴室的房门都上着锁,显然还没有整修开放,依然是原汁原味的老屋。从窗口向内望去,木椽撑脊,明瓦覆顶,青砖墁地。室内面积不过十几平方米。看着这间普普通通的闽南民居,我脑海中顿时浮现出那张非常有名的“弘一法师圆寂像”:一张木床,一领草席,床下一双草履,身上一袭衲衣,这一幕就是在眼前这间老屋中发生的……

弘一法师圆寂于1942年10月13日,距离他的63岁生日还差十天。这个从天津大宅门走出来的“富二代”,在人世间走遍了大江南北,阅尽了富贵繁华,看透了世态炎凉,最终落脚在这间小小的闽南老屋里。他侧卧在简陋到极点的木床上,没铺褥子,没盖被子,甚至没穿袜子,头枕右手,悠然鹤归——这就是天津卫“桐达李家”大院里走出来的那位翩翩少年吗?这就是沪上“城南诗社”里被誉为“李也文名大似斗”的青年诗人吗?这就是声色场中高歌“愁万斛,且收起”;“休怒骂,且游戏”的那位多情公子吗?这就是负笈东瀛艺惊四座,首展油画首演话剧的文艺新星吗?这就是西子湖畔一把折扇一袭长衫,一曲《送别》传唱久、一笔书法举世珍的艺坛巨擘吗……如今,他已化身为弘一法师了,抛却了所有美誉浮名,割断了无数情丝恨缕,舍离了万般俗世烦恼,一钵一伞,飘然而去,进山登峰,入寺念佛,四方游走二十载,转眼之间,法师渐渐衰老了、生病了,他自感生命即将走到尽头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