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严打!私募壳乱象丛生

2018-07-02 11:45:49 网络整理 阅读:185 评论:0

从今年两会就开始热议的“金融控股公司难逃监管覆盖”的预期有了眉目。4月27日,央行、银保监会、证监会联合发布《关于加强非金融企业投资金融机构监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明确要求:“限制企业过度投资金融机构”,“不符合规定的,逐步加以规范”,这一规定指向拥有多张金融牌照、涉足多个金融领域的民营金融控股公司。

随着监管收紧趋势逐渐明朗,民营金融控股公司反应迅速,海航系、中植系、明天系纷纷剥离相关业务,“主动瘦身”,这有助于我国金融监管进一步落地。

影响惹争议

过去几年中,金融控股公司在我国的发展步伐显著加快,除银行、保险和证券等金融机构相互渗透综合化经营外,相当数量的非金融主体也纷纷涉足其中,形成了数量众多、游离于监管之外的各类金控..。

由于我国金融主管部门对金融控股公司的定义还没有明确规定,金融控股公司大致上被认定为由一家母公司控股,母公司至多从事一种金融业务,各项金融业务由子公司独立经营,涵盖的业务范围很广泛。

“民营企业涉足金融机构领域,一方面可以更好地为民营企业的主业提供融资服务,解决民营企业普遍存在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另一方面金融业作为平均资产收益率较高的行业,民营企业参与进来,还可以获取更高的资产收益率和回报水平。”苏宁金融研究院宏观经济中心主任黄志龙向《经济》记者分析民营金融控股公司的兴起缘由时表示,金融业务规模效应明显,对民营企业来说,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在金融领域布局最为全面的明天系,控制着大量的上市公司及中间影子持股公司,其所持股的金融机构,几乎在每个金融子行业都拥有旗舰型企业,所控股的金融机构资产规模合计已超过3万亿元。

借助对国内经济形势的敏感预判和较少约束,民营金控公司纷纷跑马圈地,大干快上金融版图,他们往往“不显山露水”,大多通过隐性关联企业完成,加上企业内部保密机制、公关控制,媒体很难获知信息,因而未能引起外界太大关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