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全球气候行动峰会上的“中国故事”(2)

2018-09-14 05:51:14 网络整理 阅读:128 评论:0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8周年。哈工大(深圳)经管学院教授、深圳市原副市长唐杰表示,深圳是目前为止中国特大城市中碳排放强度最低、增长最缓慢的城市。谈及深圳治理的经验,唐杰分享了四个方面;一是设置生态控制线,将一半的土地作为生态控制;二是有效利用深圳的东南季风特点来设计街道和房屋,降低热岛效应;三是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目前已基本完成对公共交通的新能源替换;四是发展碳排放交易,引导全民参与。

唐杰强调,为达到目标预期,未来还应注重推进低碳生活教育以及相关立法措施,同时,建筑如何实现零碳化也是值得关注的方面。

美国能源基金会工业节能项目主任何平分享了中国工业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做出的努力。何平表示,多年来中国工业能耗占总能耗的65%—70%,但近年来,中国工业能效水平不断提高,与国际最好水平的差距逐渐缩短。未来要实现深度低碳化,一方面要进行结构调整,继续提高能效,另一方面要减少需求,推进燃料替代。其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依然是非常重要的方面。

何平同时肯定了政府推出的“千家企业节能行动”和“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的重要意义,企业协同不仅有利于加快实现节能目标,同时也有助于成功经验的延伸和传播。

应对气候变化的这些“中国故事”有何特点?在回答中新网记者提问时,唐杰表示,作为一个以能源为主体的国家,要实现全球目标,中国依然面临较大的压力。徐华清认为,要强化政府在推动低碳发展方面的主导作用,张进华则表示,政策支持至关重要,但最终要靠市场引导。在王毅看来,讲故事的目的是为了能够双赢,通过讲故事,促使各方达成共识,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