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 >

近距离|欧洲垃圾分类推行20多年,从最初垃圾袋上写名字抽查,到如今的习惯养成……(3)

2019-02-27 16:15:32 网络整理 阅读:153 评论:0

布乔伊向记者举了个例子。在她居住的公寓,前几年发生过这么件事。某天,公寓的地下垃圾室里突然多出了好几件废旧家具,物业在多次张贴告示让家具的主人主动搬走处理未果后,只好动用全楼的公共资金,用大家的钱来处理这些家具。“这件事情更让我相信,进行垃圾分类教育的必要性。”她向记者解释,在比利时,废旧家具除了每年一次环保部门固定的上门收取,只能由业主自己送到指定地点,或者预约环保部门上门,而这样简单堆放在地下室是完全不允许的。

各国分类各有亮点

不仅仅是比利时,在欧洲其他国家,垃圾分类也是普遍现象。这些国家的垃圾分类实践大多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至今已有二三十年的历史,一路走来,各国目前都基本实现了将垃圾分类当作普通的日常习惯。在促进本国居民积极分类方面,各国也颇有各自的亮点。

在德国超市购买矿泉水或者饮料时,如果你自己核对超市价和小票上你实际支付的价格,会发现这两个数字并不一致。当然,这并不是超市在故意“坑”你,小票上的价格是算上了饮料瓶的押金,只有当你喝完水,将空瓶投入超市专用的回收机时,才会拿到收条,最后凭此收条在超市购物或兑换现金。这种“押金回收制度”可以算是有效利用市场手段实现垃圾分类。

在瑞典,垃圾分类实施之初,政府对于那些偷懒不愿意主动分类的人,采取了一种很积极的回应:设计新的垃圾容器来提高乱扔垃圾的难度,比如,将扔瓶罐的垃圾桶容器口设计成圆孔状,将扔纸盒的垃圾桶容器口设计成信封状。通过这种有创意的方式,大大减少了垃圾不分类的现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