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

科研玉米被盗,不能全怪农民(2)

2018-07-11 01:42:58 网络整理 阅读:120 评论:0

湖南是农业大省,也是农业科研大省。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寄托着大学与科研工作者的梦想,也承载着中国农业发展的理想。将梦想与理想与当地居民一起分享,让其一起承担社会责任与义务,离不开湖南农业大学在试验田与科研基地区域的广泛科普,也离不开“不防君子防小人”的必要设防措施。

事实证明,顺手牵羊并非湖南当地农村的恶习,类似实验基地的农作物被盗事件在全国时有发生。南京林业大学就爆料称,有一项竹类研究实验林地,因为每年培育的竹笋都会被人中途挖走,以至于这个项目做了几年都没有做成,研究生们的项目被迫中断。

既然是重要的科研项目、既然价值不菲而且事关毕业过关,科研机构与团队对科研项目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同样是天经地义的。科研试验地,毕竟不是人性与法治的试验田,以为树几块警示牌就能让贪小便宜的偷盗者从此止步,这是天真烂漫的,也是过于理想的。

科研基地,首先应该成为科研机构与法律设计一起用力的保护地,必要时也可以成为科普教育的实验地。如何让科研基地周围的人群参与到科研中来、一起走进希望的田野中来,这是需要高校与科研机构重新设计的话题。科研的项目置身于毫无设防的田野上,但走的却是关门办学、关门研究的思路,油菜花被采、玉米棒被摘时,又把道德与法治的责任全都推给当地涉事的一方,这是说起来很有道理、但实际上不符合情理的单方面情绪宣泄。

把科研基地周遭群众的法治素养提高起来,科学素养的提高是必经之路,也是启步之路、启蒙之路。科普到位了,责任才能到位,法治才能到位。这条路径,高校与科研机构,也可以边科研、边尝试。把科研试验田,做成科普试验田,不要把它永远停留在道德与法治的试验田上。如此拉锯战,只会两败俱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