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

文博会上的朔州故事

2019-12-12 21:51:50 暂无 阅读:1106 评论:0

在文博会上

朔州展馆展出许多具有地域特色的展品

使朔州有了温度

让我们跟随小编的镜头

回顾《朔州故事》

文博会上的朔州故事

晋北道情

右玉道情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戏曲剧种。泛指流行于山西北部道情系统的剧种。在左云、右玉一带的叫“右玉道情”。音乐兼用【山坡羊】、【油葫芦】等曲牌以及七字句、十字句的板腔,伴奏以渔鼓、简板、笛子、四胡为主。传统剧目有《湘子传》、《李翠莲》等,大部带有较多..色彩。

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文博会上的朔州故事

梨花情韵

应县美酒梨花春,享誉中外,闪耀着应县文化的灿烂光辉。

举杯邀月,把酒问天。何精工之酿造,蕴醇化于千年?原夫萃华于五谷,承秘于二贤。故素抱古风之韵,荡开典雅之鲜。况餐元气而长存,讵非圣也;感..之久化,善莫匹焉。美哉!养生之液,即兴之澜。倬应州之胜,耀日月而屹乾。

文博会上的朔州故事

踩高跷

踩高跷,是中国传统民俗活动之一。踩高跷俗称缚柴脚,亦称“高跷”、“踏高跷”、“扎高脚”、“走高腿”,是我国北方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多在一些民间节日里由舞蹈者脚上绑着长木跷进行表演。踩高跷技艺性强,形式活泼多样,深受群众喜爱。其表演又有“文跷”、“武跷”之分,“文跷”重扮象与扭逗,“武跷”则强调个人技巧与绝招,各地高跷,都已形成鲜明的地域风格与民族色彩。

文博会上的朔州故事

霸王鞭

霸王鞭又称“花棍”,历史悠久,流传广泛,是一种融音乐、舞蹈、健身为一体的民间艺术。据说,这种艺术形式最早兴起于秦朝末年项羽的军营中。将士们打了胜仗后,便欢欣鼓舞地跳起来,唱起来。一些士卒用木棍或竹棍一人单打或两人对打,还有的多人一起打。项羽就是西楚霸王,后来就把这种打棍的舞蹈形式叫作“霸王鞭”。这种舞蹈传到民间,逐渐成为人们庆贺丰收、欢度佳节以及自娱自乐的歌舞形式。

文博会上的朔州故事

朔州大秧歌

朔州大秧歌是流行于山西朔州、山阴、平鲁、应县、左云等地的传统戏曲剧种。地方特色浓郁,艺术魅力独特,深受当地群众的喜爱,在省内外享有较高声誉,是塞北戏曲艺术的一颗灿烂的明珠。

代表剧目《泥窑》1990年进京在..为党和国家领导人汇报演出,获得较高评价。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文博会上的朔州故事

沙棘红了

朔州四大植物特产,右玉沙棘是一种药食两用的植物,沙棘中含有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氨基酸等营养成分,食用后可以提高免疫力,还能抗衰老,其也被誉为“神奇之果”。

生就远山宿天涯,刺身红果嵌枝杈。

朔风萧瑟珠砂艳,犹是深冬雪中花。

似春瘦,醉秋华,更比香冷腊梅雅。

勿需修行遮瑜疵,功在荒原固衍沙。

舞动金沙滩

在山西省怀仁市雁门关外金沙滩古战场一带传承着一种民间文化艺术扭秧歌。据当地老人讲,扭秧歌流传在明朝年间。当年明朝皇帝为了让普天下同庆盛世,在每年正月里每家出一个文艺节目。但这一令下,给当地老百姓出了道难题。这时怀仁市金沙滩镇周家窑村一名姓周的长者把自家的男女老少同堂三代组织起来拿上吃饭用的锅碗瓢盆,扫帚等在正月十五那天在街上演出,结果很受欢迎。渐渐地这一表演形式就变成了当地百姓的一个快乐图腾。

文博会上的朔州故事

朔州赛戏

赛戏是一种曾流传于山西、河北、内蒙古、陕西的古老剧种,是融民间祭祀与地方戏曲于一体的,具有浓郁边塞地方特色的传统文艺形式,赛戏形成于宋金时期,由于其历史久远,在戏曲界有“活化石”之称。在中国戏曲史、民俗史等研究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

1960年,在晋北地区文艺汇演中,朔县赛戏班演出了《孟良盗骨》,之后赛戏绝迹于舞台。2007年,朔州大秧歌剧团曾做尝试性恢复演出并录像。

文博会上的朔州故事

耍孩儿狮子洞

耍孩儿又称咳咳腔,是山西晋北地区观众所喜欢的传统戏曲剧种之一。是以曲牌名命名的一个戏曲声腔剧种,它源于桑干河中游,曾活跃于大同、朔州及晋西北神池、五寨、内蒙的呼和浩特、包头等地,深受观众喜爱。清代嘉庆、道光年间已有耍孩儿的班社活动,它的形成至少在此之前。耍孩儿是祖国戏曲百花园中的一枝奇葩,被专家誉为“戏剧史上的活化石”。

文博会上的朔州故事

朔州扇鼓

扇鼓,又称太平鼓,起源于汉代,是一种群众性很强的自娱性的民间舞蹈艺术形式。扇鼓是中国北方民众喜闻乐见的一种亦神亦俗的中国民间艺术形式,也是一种古老的音乐文化。于每年庙会、节庆和农闲期间进行,目的是“求福劝善,祈求丰收”。朔州的扇鼓表演最早也是用于祭祀活动,叫“喜乐”,后来经人改编,从中摘录部分选段演变成现在的扇鼓。

文博会上的朔州故事

朔州踢鼓秧歌

踢鼓秧歌一般在街头、广场、院落表演,故又称土摊秧歌,是流传在朔州地区的传统民间舞蹈,尤以朔城区、平鲁区最盛行,流传也比较广,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踢鼓秧歌的音乐以鼓、锣、钗为主,配以唢呐、长号,奏起大小得胜和将军令曲牌,浩瀚奔放,显示出了塞外之强悍气势。在表演时,常以两踢鼓引路,每一踢鼓后,跟一拉花。拉花一手持扇,一手持彩巾,舞姿滑稽,变化多端,有时还和观众斗趣。队形有时成“一”字长蛇阵。或二纵队相并而行,或四纵队对阵而行,或穿插以各种阵式进行。

文博会上的朔州故事

朔州喜乐

朔州喜乐也叫朔州扇鼓是流行于朔州一带的民间歌舞曲艺形式。是黄河系列文化与边塞地方文化的组成部分,是古老傩文化的遗存。2006年,“朔州喜乐”被列为省级重点保护项目。

文博会上的朔州故事

文博会上的朔州故事

摄影:李小龙

监制:张日东

责编:李智斐

编辑:李 倩 马 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