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

治污治乱治脏 乡村振兴有力(4)

2018-08-08 06:20:25 网络整理 阅读:107 评论:0

广州愿景:2022年全面建成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这样的美丽乡村画卷是多少中国人心中的“梦”。“富广州”的北边还有一个“穷广州”,如何让“穷广州”追上“富广州”的发展步伐,以美丽乡村支撑生态广州的建设?

广州行政区划面积7434平方公里,其中村域(农村)面积约5800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78%,农村人口260多万人。从2013年开始,广州市全面启动美丽乡村试点建设,目前美丽乡村超过160条。按照广州市乡村振兴进度表,到2022年,将全面建成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千村一面”和大拆大建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大忌。广州始终坚持因地制宜、分批分类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以整治农村人居环境为突破口,规划先行、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绝不搞一刀切、模板化。

具体实施上,将从厕所革命和垃圾、污水整治,农民建房管理,提升农村生态环境质量,提升生产生活设施水平四个方面入手,按照干净整洁村、美丽宜居村、特色精品村三个等级,分类实施建设。

广州未来要连线、连片地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主要是选择具有一定产业优势和人口居住规模、公共设施基础和运行维护机制相对健全的连片行政村,沿着国道省道、沿着水系、沿着绿道等,建设一批美丽乡村示范带、美丽乡村示范区。

【记者观察】

美丽乡村更需要

文化和人心之美

让农村人居环境“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关系到广大农民的切身福祉、农村社会的文明和谐。但是,美丽乡村建设在完善基础设施、改变环境面貌、发展乡村经济的同时,更需要文化和人心之美。进入新时代,我们应该建设怎样的乡村文化?乡村传统文化又如何与现代文化融合?

中央提出,要“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个“乡愁”所蕴含的最直接意义便是,乡村无论怎样如何变迁,都不能抹除传统文化和自然生态,既要留住青山绿水,也要传承传统文化。乡村文化复兴的任务之一,就是让“乡愁”在新时代也能落地,让优秀的传统文化延续下去。

自古有之的优良村风、文明民风和淳朴家风,是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独有的历史记忆和思想表达,理应在绿水青山和群众土壤中绵延悠长地扎根和传承下去,继续为村民起到约束、引导、教化的作用。但是同时也应该赋予其时代内涵,发挥其在凝聚人心、引导村民、淳化民风中的作用,使之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精神支撑和道德引领。

在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城乡融合发展的历史背景下,乡村文化的复兴,就是要重新激活乡村的活力,让乡村文化在现代文明体系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得以复兴和重建。

优秀的文化能够起到铸魂化人的作用。广州一些村落坚持不懈地参与文明家庭、文明婆媳、文明父子、文明妯娌、文明邻居等评选表彰活动,就充分体现了岭南文化大背景下的人心之美、人性之美和文明之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