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

“油菜看四川”川人是如何做到的?

2018-09-13 07:08:42 网络整理 阅读:181 评论:0

“油菜看四川”川人是如何做到的?

中江县通过政府采购的方式,购买油菜良种十万吨,免费发放给油菜种植户。图为8月下旬,中江县玉兴隆镇政府门前,油菜种植户正在领取油菜良种。 树忠 摄

——探寻“川油”振兴的科技密码

本报记者 樊邦平

251万吨!这是2017年四川油菜籽的总产量,靠着这个数据,四川跃居全国第一的位置,“油菜看四川”成为共识。据相关负责人透露,今年四川油菜种植面积已从两年前的1000万亩增加到近1700万亩,预计今年总产量将超过250万吨。今年4月27日,国内植物油行业最重要的年度盛会——第八届中国油菜籽产业发展大会首次移师四川,也显示国内油菜籽产业重心的转移。

所有这些,都得益于我省油菜产业科技含量的稳步提高,归功于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油菜研究中心带领全省油菜科研工作者长期以来在试验田和实验室的坚守,最终才有今天“川油”产业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让“川油”飘香天下,让五彩油菜花绚烂蜀乡大地,这是省农科院科研人员奋斗的目标。

育成新品种

四川油菜有了先天优势

9月7日,省农科院油菜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浩杰告诉记者,目前油菜的备种基本完成,原来使用老品种的种植户,这一两年开始逐步使用中心研发的优质新品种。

“我的一千亩油菜今年产量超100吨,要赚30多万元,种植本土的川油系列新品种,划算。”9月10日,邻水县袁市镇种粮大户方智勇告诉记者,他正忙着安排秋收的事,同时也计划着油菜种子的采购。“去年果断改种四川本土的优质油菜,今年产量和价格都上去了,多赚好几万元。下一季,我还是要选四川本土的"双低"优质油菜品种。”

本土优质油菜品种的涌现,油菜研究中心功不可没。李浩杰告诉记者:“我们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以自主知识产权且具有国际同类领先水平的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等材料为基础,突破了聚合优质(双低、高含油率)、高产、早熟、宜机收等优良性状的多项技术瓶颈,育成了川油36、川油41、川油46、川早油3号等提升产业竞争力急需的突破性品种。2011年-2016年间共有11个品种先后28次被列为国家 (省)主推品种。其中川油41创我省区试产量和产油量最高、丘陵区和平原区产量最高纪录、川油36是我省唯一通过长江上、中、下游国审的宜机收、高产、高油新品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