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

教育部科技委委员余成斌教授建议佛山发挥制造业优势融入大湾区创新圈(4)

2018-09-25 07:59:55 网络整理 阅读:112 评论:0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间的互联互通,最终是要建设成为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典范。余成斌认为,包括佛山在内的大湾区城市,聚力创新是今后共同努力的方向。

根据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发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报告(2018)》,目前,粤港澳大湾区的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2.7%,和美国、德国基本处在同一水平线。粤港澳大湾区还有不少创新型企业如华为、大疆、华大基因等,具有建立世界顶尖科技企业的良好经验和基础。

“大湾区内创新创业的生态系统已经比较完善,‘双创’氛围非常浓厚。”余成斌认为,佛山制造业发达,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且聚集了一批高素质人才和领先企业,港澳高等教育、科技金融、现代服务等发达,港澳青年在科技领域的兴趣也很浓厚,城市间的合作交流空间无限。

但余成斌认为,粤港澳大湾区虽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创新创业基础,具有建设世界一流湾区的良好条件,但是要清醒认识到关键性的创新能力和水平与世界一流湾区相比,依然有相对距离。

以专利申请和引用为例,根据《2017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深圳和香港专利申请量有4.1万件,比美国的旧金山湾区还多。但是近五年来,两大湾区专利引用的数量仍有较大距离,粤港澳大湾区专利平均引用量仅为旧金山湾区的33%。

“这说明高质量创新在粤港澳大湾区内仍然比较缺乏。”余成斌认为,利用良好的政策条件和大好机遇期,大湾区内城市可结合各自特色,各地优势互补加强科技创新协同合作,打造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世界一流创新湾区。他建议,佛山等大湾区城市要着力不断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和质量,提升大湾区整体的核心竞争力。

余成斌认为,包括佛山在内的各地政府和社会资本可一起组建大湾区高等教育协同发展和科技创新基金,通过如湾区联合大学、联合研究院、联合实验室等..,引进国内外一流高校、实验室和企业打造国际一流的科技创新中心带,吸引、培育和集聚高端人才,构建完整的“产学研用”生态链,提升创新能力和科研转化能力,从而产生实际的经济效益,推动大湾区的科技创新发展。

人物简介:余成斌教授

教育部科技委委员余成斌教授建议佛山发挥制造业优势融入大湾区创新圈(4)

余成斌教授。/通讯员谷社军摄

余成斌教授,祖籍佛山南海,2002年获澳门大学和葡萄牙里斯本大学高级技术学院双博士学位。现任国家教育部科技委委员、国际电机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会士、澳门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会长。余成斌从事集成电路设计超过25年,是国际上跨学界和业界享誉盛名的专家学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