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

成都实施社区营造行动两年多 既有专业度又有温度(3)

2018-06-06 23:10:50 网络整理 阅读:81 评论:0

在青羊区东坡街道清源社区,清源盖碗茶中心、物业服务中心、刺绣服务中心等社区社会组织组织成立一年多来,共计收入150余万元。

据成都市民政局数据统计,2017年,全市各级共投入社会组织发展专项基金3500万元,扶持163个社会组织服务项目,在参与社区治理、促进乡村振兴、缓解社会矛盾、优化营商环境、助推精准脱贫等领域提供专业服务,同时撬动社会资金2亿多元投入社区服务,惠及群众410万人次。

参与感:

居民自主解决公共议题社区不断“升温”

每日清晨,,清源社区的居民网络员便对社区内的点位进行例行巡查。“这些社区网络员干劲十足却不拿一分钱。”清源社区党委书记汤继刚说,社区和谐了,人人都是受益者,我们通过倡导“自己的事情自己管”,发动居民参与自治,推动社区营造中难题的解决。

社区搭台,激发多元参与,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家园,正是社区营造行动的核心。当然,居民参与并不是泛泛的参与,而要实现分类、有效、有序的参与。

同样在苏坡街道,成都首家社区环境和物业管理..成立。苏坡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针对城市发展速度快,新楼盘急剧增多引起的管理新问题,环境和物业管理..在社区党委领导下,其成员由居民代表推荐产生,如存在业主损害小区公共利益、物业服务企业管理不到位等问题,都将成为环境和物业管理..约谈监督整改的对象。

在郫都区,设立了郫筒街道双柏社区“邻聚e站”“伏龙议事厅”“洪姑婆调解室”等社区社会组织,通过民情恳谈、社区听证、社区论坛等协商机制,引导居民开展对话,解决社区的公共议题。

而正是因为居民的参与,对社区治理的内容和方法进行深化和再创造,社区营造行动才能产生持久的生命力。

每周三,武侯区黉门街社区,小税巷5号院内总是一片欢声笑语。一群来自周边院落的老年人围桌而坐,拉家常,诉烦恼,一起做顿热心饭。这个名为“奶奶厨房”的社区老年人活动空间,最初由年近70岁的社区居民刘道笠主动提议,办一个小食堂给空巢老人做饭,在社区和爱心组织的支持下,“奶奶厨房”成功搭建,并做成了该区的社区品牌。

以武侯区为例,在社区居民的参与和创造下,形成了“奶奶厨房”“南虹村爱心冰箱”“花开玉林”等多个品牌社区营造行动项目。

(成都市武侯区民政局供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