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

..这样提到上海的“好”,是什么铸就了今天的上海?(2)

2018-11-06 07:43:21 网络整理 阅读:199 评论:0

从姿态上看,昔日的改革开放“后卫”,不断被中央寄予厚望,承担多项国家战略,成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创新发展的先行者,努力在新时代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趟出一条新路。

对比今昔,不是为了否定过去,而是为了向世人说明,上海并非一直是今天这个样子。我们有过局促、困顿、迷茫、失落,我们走到今天,实属不易,所以要倍加珍惜。同样,我们总结过去,是为了走好未来的路。正如一位领导所说:“过去能看得多久,未来才能望得多远。”

“四个界标”浓缩上海改革开放进程

回首上海改革开放40年历程,有几个重要界标值得我们铭记。

第一个界标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话剧《于无声处》上演、宝钢工程奠基、德国大众落户、飞乐音响股票发行、“94专项”融资、首次土地批租等,都发生在此后十余年间。但总体视之,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上海是负重前行、步履蹒跚。由于在财政、经济等方面的分量重,而改革开放又是一场前无古人的事业,所以在对待上海如何改革、如何开放等问题上必须慎重。所以“负重前行”的“重”不完全是“沉重”,而是意味着责任、付出和担当。

第二个界标是1990年浦东开发开放。此后20年间,上海发展的特点是抢抓机遇、疾步前行。借助浦东开发开放特别是1992年..南方谈话的东风,上海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是这一时期最好的注脚。“四个中心”目标的提出,东方明珠等一系列地标性建筑的出现,地铁、越江大桥、隧道、高架路、浦东机场、洋山深水港的建设,百万工人再就业,百万市民大动迁也都出现在这一时期。

第三个界标是2010年世博会。此后的上海步入转型升级、登高望远新阶段。如果说,世博会前上海的发展更多带有“还债、补课”性质,更多是城市功能、外在形态的“改头换面”,那么,世博会以后上海的发展更多带有“强身健体”性质,更多是城市内涵、品质的提升。以自贸区试点为牵引,上海努力在全面协调发展、高质量发展、创新创造创业方面展现新气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