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

[非遗]森林号子(2)

2018-06-11 02:12:11 网络整理 阅读:79 评论:0

长白山抬木号子真实记录了这一地区开发进程中的生活形态,展现了当地劳动群众天才的文化创造力,为东北地方文化的研究提供了重要材料。近年来,由于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和森林停采政策的实施,加上民间艺人逐步老化,传承了千百年的森林号子在长白山区逐渐走向衰落,传承乏人,濒临灭绝,急需抢救。

[非遗]森林号子(2)

兴安岭森林号子

兴安岭森林号子是在松花江流域运送木材时演唱的一种民歌形式,广泛传布于黑龙江省的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地区。新中国成立后,集中开发东北林区,林业工人全力投入生产,用号子来统一抬运木头的步伐,帮助完成装车、归楞、运输等作业,由此形成了系统化的兴安岭森林号子,在东北特别是伊春林区广为流传。

兴安岭森林号子曲调起伏跌宕、粗犷豪放,具有典型的东北民间音乐特点,大致可分为伐木号子、抬木号子、滚木号子、流送号子等类型。其中伐木号子较为简单,,只有“顺山倒”、“上山倒”、“下山倒”、“横山倒”四句。

[非遗]森林号子(2)

抬木号子分为大掐子号、蘑菇头号、拉鼻子号、哈腰挂号等,主要用于平地运木、归楞等劳动。滚木号子分为拽大绳号、瓦扛号、了号和吆咿三号等,流送号子则分为拉羊拽号、拆垛号、洋工号、羊工号、山字号等。

20世纪中叶,兴安岭森林号子在当地林区的生产实践中发挥了统一步调、促进生产、增强凝聚力的作用,成为林区劳动群众的精神象征,具有森林文化及民族民间音乐等方面的研究价值。

随着林业生产的机械化和木材资源的锐减,兴安岭森林号子的种类也越来越少,目前流传在伊春林区的森林号子只有哈腰挂号、拽大绳号等几种。兴盛了近一个世纪的兴安岭森林号子已处于濒危状态,亟待保护。

主编:潘冬晖 责编兼美编:王倩钰 非遗文化

标签:非遗 森林 号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