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

改革开放,行进中国的广州力量(上)

2018-12-17 16:33:33 网络整理 阅读:118 评论:0

每天一早,遍布广州的7895家茶楼开门迎客。茶起筷落间,开始了老广一天的“小日子”。

改革开放,行进中国的广州力量(上)

除了饮茶,老广还喜“头啖汤”。第一口汤到底是什么味道,得早起、敢喝这口汤的人才知道。这种追求里,潜藏着老广的“大抱负”。

2000多年前,面对充满未知的汹涌海浪,满载茶、丝和瓷器向海而行,在帆影桨声中让世界知晓了黄埔港,催生了“十三行”。

改革开放,行进中国的广州力量(上)

1957年创办至今的广交会成为中国外贸的“晴雨表”,1984年广州设立为首批沿海开放城市,成为改革开放前沿窗口,向海而兴,“千年商都”的美誉延续至今。

商脉延绵,得风气之先的广州人在“小日子”与“大抱负”间塑造着城市独特的气质。

40年来,广州以饮“头啖汤”的锐气,创下无数个体制机制破冰的“全国第一”,为改革探路。争当排头兵的勇气,如今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中延续。

40年来,广州发扬深入骨髓的开放基因,从争取广州开发区成立到如今布局三大国际枢纽,培育六大千亿元新兴产业集群,GDP翻了近500倍,一座城市在改革、开放与创新中崛起。

40年来,一个个“搏到尽”的广州人,用努力奋斗改变命运。从放弃“铁饭碗”60多万人成为个体户,到如今16.9万家科技创新企业在这里上演励志故事,汇聚成广州改革开放波澜壮阔的时代风云。

40年,以梦为马,广州在不同的时代给出不同的机遇,让一代代人用敢闯敢试、拼搏实干的精神去解答、去探索。

40年,敢为人先,凝结成中国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的广州力量。

(一)过河的闯将

今天的人们或许很难想象,在四季如春、喜爱海鲜美食的广州,竟有多年面临“吃鱼难”的生活。计划经济时代,很多日常用品凭票证供应,愈发陷入物资短缺境地。

市民想吃鱼,引发了一系列物价改革。1978年底,全国第一个可以自由贸易、自由议价的国营河鲜货栈在广州芳村开业;1979年3月,广州又开放了塘鱼和冰鲜鱼市场,允许计划外的塘鱼和冰鲜上市。

“广州鱼”就此吹响了全国城市价格改革的号角,随后,非公经济发展也率先在广州得到鼓励。

放开商品价格,让一些敏锐的广州人尝到了商品经济的甜头,开始想着能不能自己当老板,闯出一片天。

高德良就是其中之一。1980年4月19日这一天,他辞去了大家削尖了脑袋都想挤进去的国营企业公职,当起了“周生记太爷鸡”的老板。

随后,他还做了一件在当时极为轰动的事——为个体户“..”:吁请立法保护个体工商户的合法私有财产,开放个体户雇工,允许国家银行给个体户贷款。

广州敢为人先、敢饮头啖汤的人很多。借锅开小食店起家的容志仁、第一个领牌执业的陈兴昌、开办“何植记鞋厂”的何炳父子……从曾经令人看不起的“街边仔”个体户,通过自己的努力到令人羡慕的“万元户”,不仅塑造了广州人凡事“搏到尽”的群体形象,他们以敢想敢闯敢干的精神,推动了社会价值观念的改变,一系列改革动作随之破冰。

改革开放,行进中国的广州力量(上)

上世纪80年代初,第一个设立“外经一条街”,把10多项涉外经济事务集中在“一个屋檐下”办完;

标签:广州 城市 改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