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

门头沟:从“一盆火”到“一片绿”(2)

2018-06-23 04:35:47 网络整理 阅读:143 评论:0

重塑山川生态,不仅是整饬山水,还有对自然资源管理体系的重新构建。“过去管山的就是管山的,管水的就是管水的。”妙峰山镇党委书记丁章春说,而现在,山水林田湖草作为一个生命共同体,被整体看待,实现了统筹治理。

“就拿我来说,既是全镇的河长,也是全镇的山长,妙峰山的山山水水,小沟小汊,出现任何问题,我都是第一责任人。”丁章春说。镇里各村也都各有“河长”“山长”,110平方公里的镇域范围内,每一座山头、每一条河沟,都能找到责任人。

河长制、山长制的实施,让“守土有责”有了更完备的制度保障。以河长制为例,自2015年以来,门头沟区已有510名河长相继上岗,区内66条主要河流共计658公里河道环境质量得到极大改善。

妙峰山镇炭厂村,村民曾经以烧炭为业,“要不怎么叫炭厂村呢。”村党支部书记邢卫兵说,烧炭用的是山上的木头,后来炭不烧了,改开荒种地,结果水土流失,靠种的那点粮食,村民连肚子都填不饱。再后来,又种过红果树,因为跟不上市场形势,满树的红果愣是卖不出去。到了2007年,结合区里镇里的沟域建设,村子里把集体山场包装成了神龙峪景区,一方面建设景区吸引游客,一方面依托景区开展民俗游接待。

“这回路子才算走对了!”邢卫兵说,靠着家门口的青山秀水,今年开春到现在,景区门票收入已经突破70万元;村里近30家民俗户,光一个小长假,一户人家就有1万元左右的收入。

按照“村址不变、宅基地不变、胡同肌理不变、文物树木不变、一户一宅不变”的“五不变”原则,美丽乡村建设正在门头沟区稳步推进。在不破坏生态的情况下,科学合理规划村庄产业,将让越来越多的农民获得自然山水的馈赠。

告别“一盆火”,栽下“一片绿”,带富一方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曾经采矿千年的门头沟,正在书写新的历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