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

"保姆式"扶贫要不得

2018-05-26 16:41:08 网络整理 阅读:101 评论:0

为了实现到2020年全面消除贫困的目标,各级政府采取了多种方式向贫困村派驻干部,帮助贫困村实现脱贫。根据..扶贫办数据,十八大以来,,全国共选派277.8万人驻村帮扶,为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解决贫困村基层领导和组织力量不足的问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近日,《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在多省调研中发现,各地的驻村帮扶队伍在村级工作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但同时,多位受访基层党政干部和相关专家也提醒说,有的驻村干部在工作中“大包大揽”,这种“保姆式”帮扶将弱化村干部特别是村支书的基层管理能力,也可能产生脱贫攻坚任务结束后人员、资金、项目后继乏力,发展停滞等新问题。

莫让“参谋员”变“司令官”

驻村工作是开展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手段,是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载体。驻村干部首先就要清楚自身定位,当好“参谋员”而不是“司令官”。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有的驻村干部“越俎代庖”,对村级事务大包大揽,有的甚至架空村干部,自行安排村里工作。

在西部某贫困县,一位贫困村支书说,从产业布局规划,项目资金引进,入户做统计、搞调研,到最后制表填表,对接考核组调查组的检查……现在村里的扶贫工作全是驻村扶贫工作队在干。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看到,越是在贫困程度较深的地区,“保姆式”的驻村干部就越常见。一位受访基层干部坦言:“村里的各项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考核繁复。而有的基层村干部、村支书素质相对较低,能力不足,只好让驻村干部顶在前面,顶在第一线,才能保证村里的各项工作顺利完成。”

尽管驻村工作队帮助村里解决了大量实际问题,但有些村“两委”干部对此却颇为不满。他们认为有的驻村干部不听取村“两委”的意见,工作安排不够符合实际,没有发挥村民主动性,也没有将村干部熟悉村情民意的优势发挥出来。

“有的驻村干部到了基层还是开会、谈话、写材料,对我们这些村干部只谈问题不讲成绩,还有的驻村干部的工作方式生硬,村干部和群众接受起来比较困难。”西部某县的一位村支书说。

▲ 2017年9月21日,安徽省岳西县黄尾镇平等驻村扶贫第一书记王英豪(右)同村支书郑朝阳研究工作 朱炜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