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

探索产业振兴新模式 农民打赢翻身仗(3)

2018-05-22 15:52:09 网络整理 阅读:191 评论:0

半年时间,从无到有,再到初具规模,该集体经济项目由王启龙一手申报、建设、管理,项目的落地生根让王启龙和村民们看到了产业振兴的希望。“这就是现代科技农业带给我们的机遇,我们要牢牢抓住这个致富的机会。”王启龙说。

探索产业振兴新模式 农民打赢翻身仗(3)

荒山披绿做好生态文章 美了乡村富了农民

济宁汶上县白石镇夏村是一座典型的山地村,村内的昙山是汶上县境内最高的一座山,作为荒山远近闻名,山下耕地少,山上水不畅。谁也不敢想象,多年以后,这片土地上竟然能百合石榴田野飘香,漫山遍野建起了生态茶园。

靠山吃山,夏村党支部抓住机遇,通过聘请省测绘院进行分析,发现“荒山”土壤肥沃,适宜茶叶种植,随后引进了茶园,开始发展近300亩茶叶种植,成为鲁西南最大的有机绿茶生产基地。荒山披绿,带来了直接经济效益。村里成立了鑫昙农业旅游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特色农业种植200亩,先后种植荷兰土豆、百合、猕猴桃等作物140亩,种植梨树、杏树、石榴树等果树4100棵,每年增加集体收入15万元。生态茶园的对外承包,每年增加集体收入3.5万元。借助昙山生态优势打造的旅游项目,仅去年一年就带动群众增收30万元,村集体实现增收5万元。

在把经济发展与改善生态有机结合,实现村美民富双丰收,走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之路上,济宁市任城区喻兴生态园的发展与夏村的“靠山富山”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探索产业振兴新模式 农民打赢翻身仗(3)

走进喻兴生态园的“热带雨林”,椰子、芒果、芭蕉、菠萝蜜等数十种热带水果让人应接不暇,馆外的鱼池虾塘里,藕荷茂盛,一派生机盎然。而三年前,这里曾是一片采煤塌陷地。“这里的采矿塌陷区曾经有2000多亩,最深的地方塌陷1米多。”喻兴生态园的职工陈宾告诉记者,生态治理过程中,他们把塌陷的土地填起来,进行复垦,抬田挖出的水塘用来养鱼,形成了“上农下渔”良性循环的生态农业模式。该塌陷区地下矿井的水温高达39—42摄氏度,地上的热带雨林馆正是利用矿井水的余热建成的。

“土地流转之后,每亩地给村民的补偿是1200元,村民再到园区打工,每个月大概有2400元工资,这样村民就有两份收入。”陈宾告诉记者,现在的喻兴生态园是“一城青色半城湖”,塌陷区得到了全面治理后,不少当地大学生返乡就业,实现了由生态振兴带动人才振兴的乡村发展之路。

探索产业振兴新模式 农民打赢翻身仗(3)

家风“铸魂”乡贤传承 文化振兴助力乡村发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