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

如何让非遗“活得久”?传承人给出三个字答案

2019-09-16 10:30:45 暂无 阅读:1461 评论:0
如何让非遗“活得久”?传承人给出三个字答案

蔡泽荣向参观者介绍非遗城口漆器。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汗青的沉淀,是文化的凝聚。在为期四天的第八届重庆国际文化财富博览会上,各类非遗项目闪亮登场,让观展市民品尝了一道别有风味的文化盛宴。

若何让传统非遗“活”在当下、“活”得长久?在这届文博会,记者多天视察寻找谜底。

开州冰薄月饼、荣昌麻布、奉节夔梳、城口漆器……从吃的、到穿的、再到用的,各类非遗产物来到文博会。浩瀚传承人也坐镇现场,亲自向市民展示非遗身手。

在这些传承人看来,非遗不该该活在曩昔,更需要经由动态传承,让文化遗产“活”在当下、“活”得长久。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祖先留下的贵重财富,但也十分懦弱。”重庆山神漆器公司总司理、城口漆艺第二代传承人蔡泽荣说,“非遗”大多是经由口传心授世代相传,而现在民间传统文化的传承人不少都年岁已高。跟着时间的推移,若是没有交班人,传统文化就轻易显现断层,面临“人走艺走、人亡艺绝”的危险境地。

若何应对这个问题?

蔡泽荣的谜底是“市场”。

“若是一门身手只靠传承人吃力吃力撑持,甚至需要从事其他工作来养活这门手艺,那一定是不长久的。”蔡泽荣说,在培育非遗交班人的同时,还要将非遗产物与文旅财富等慎密连系起来,让非遗产物搭上文旅财富的便车。

蔡泽荣以重庆市级非遗项目城口漆艺为例,“我们从1992年就起头将这项非遗文化与市场连系,每一届文博会我们都没错过,就是为了向更多的市民显现这门身手。只有让非遗走进现代生活,成为公共生活的一部门,才是非遗‘活’得持久的体式。”

本届文博会正值中秋佳节,天然少不了月饼的相伴。开州馆就把重庆市级非遗冰薄月饼带到了展馆,吸引了大量市民围观购置。

“这也是将文化和市场连系得非常好的例子。”重庆市文化和旅行成长..非遗处处长王发荣介绍,今朝重庆国度级非遗项目为44个,市级非遗项目707个,区县级非遗项目3249个。

“成长得好的项目,配合特点都是找到了和市场的连系点。”王发荣说,非遗一向起原于群众生活,跟着时代的成长,最后需要回来到群众的衣食住行傍边去才有生命力。

重庆晨报·上游新闻记者 王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