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

「案例」德清:均等高效的户籍制度改革

2019-11-07 18:50:07 暂无 阅读:1123 评论:0

「案例」德清:均等高效的户籍制度改革

2013年9月30日起,德清县正式取消农业、非农业户口性质划分,并实行改革“三步并进”:统一城乡户口登记,取消各种户口性质划分,统一为“浙江居民户口”;分类明确户口迁移制度,明确有合法稳定住所人员、引进人才等7类不同情形的城镇落户标准;完善居住证制度,对流动人口实施积分管理,按其贡献大小等因素实行差异化保障,使之安心就业。

户籍制度改革后,德清县农村居民除了有与城镇居民一样的社会救助、住房保障、基本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外,还享受到了义务教育、失业保险、就业扶持等一系列配套政策。德清县在入学、住房等方面推行积分制管理,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从户籍人口向常住人口全覆盖。“德清样本”目前已升级为“湖州经验”在全省推广,为全国户籍制度改革的推进提供了鲜活的“浙江元素”和“浙江实践”。

「案例」德清:均等高效的户籍制度改革

一、先确权再户改,

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围绕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面临的产权问题和能力问题,即实施户改后农村原有权益能否得到保障和农民进城后的就业、居住以及长远生存发展问题,明确了“先确权、再户改”的改革思路,做到“三权到人(户)、权跟人(户)走”,从制度上保障农民合法权益,打消农民进城的后顾之忧。以确权、保权解决产权问题。通过“6个100%”的农村产权确定,真正让农民成为拥有完整产权的市场主体。对全县农村土地(山林)承包经营权确权工作进行再清理、再核查,确保100%确权发证到位。以赋权、活权解决能力问题。确权、保权是基础,但要确保户改成功的关键是要让产权“活起来”,让产权能够对老百姓有收益,有效解决农民进城落户的能力问题。一是建立县、乡、村三级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中心,制定农村综合产权流转交易管理办法等19项政策,实行交易规则、鉴证程序、服务标准等“六统一”的管理模式。二是深入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创新,开展农业担保、农村资金互助、林权抵押、农房出租和抵押贷款试点等各项工作,有效激活农村“沉睡”资产,让“死产”变“活权”、“活权”生“活钱”。三是加快土地流转,促进资源集中整合,引导农民以“土地股化”、“林地股化”实现规模经营,扩大土地流转收益,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

二、调整户籍政策,

全面消除农村人口迁移体制障碍

以消除农民进城镇落户政策性、体制性障碍为导向,同步进行城乡统一户口登记制度、户口迁移制度和居住证制度改革。一是统一城乡户口登记制度。取消农业户口、非农业户口以及由此派生的自理口粮户口、蓝印户口等各种户口性质划分,统一登记为“浙江居民户口”。实施历史遗留户口问题清理;组织“一人多户口”问题专项清理。打破城乡人口的身份差异标识,促进城乡人口身份平等,逐步实现社会管理城乡一体化、公共服务均等化。二是分类明确户口迁移制度。梳理、规范有合法稳定住所人员、有合法稳定职业人员、引进人才、投资人员、有突出贡献人员、亲属投靠、县域范围内人员等不同情形的城镇落户具体标准。让已经在城镇居住就业且符合一定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当地落户,让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人员可以不受住房和居住年限的限制在当地落户。三是健全完善居住证制度。依托临时居住证、居住证两种证件形式和“积分落户”等制度,使流动人口按照其居住年限、贡献大小及当地承载能力等因素相挂钩,实行差异化保障。让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外来务工、经商人员能够享受与本地户籍人口大致相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使之安心就业发展。

「案例」德清:均等高效的户籍制度改革

三、完善配套政策,

实现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

全面梳理以不同户口性质划分而区别实行的公共服务类型,对附着在户籍性质背后的医疗、教育、社会保障、公共保障住房等33项政策实行城乡并轨,每年新增财政投入,并明确今后出台政策将不再与户口性质挂钩,切实解决附着在户籍背后的..差距问题,真正让农村转移人口“进得来、安得下、逐步能融入”。围绕进得来,梳理出了将来极有可能就地就近城镇化的“4个4万人”,即原农村户籍人口中被征地的4万人、在城镇买房居住的4万人、游离在城乡之间的4万人和未来10年内逐步进城的4万人。通过制度设计,有效解决农村居民在进城落户过程中遇到的“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等问题,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围绕安得下,重点解决就业与居住问题。在就业方面,开展农民就业技能和心理素质..,切实增强进城农民就业技能和自身素质,使农民尽快适应城市生活,并保障享有与当地城镇居民同等的就业困难人员申请认定、失业保险、就业扶持政策等权益。在居住方面,创新推出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由单一保障城镇非农业人口改为统一保障所有户籍人口。推进宅地基跨村、跨镇置换,鼓励农业人口采用宅基地“留权不留地”等方式,促进农民集中居住、土地集约利用,实现就地就近城镇化。同时,依托西部山区民宿经济的快速发展,支持引导当地农户出租农村闲置住房,有效解决了当地农民进城买房的资金来源问题。围绕逐步能融入,实行城乡统一的社会救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改革配套政策,消除城乡居民的待遇差别。

四、坚持稳妥推进,

确保农村和谐稳定

将“积极稳妥”贯穿户籍制度改革始终,确保相关配套政策及操作细则周密完善、衔接顺畅。一是实施改前风险评估。改革实施前,专门安排教育、民政、人力社保、农业、林业等13个相关部门,根据自身职能对户籍制度改革进行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并分别采取相应稳控措施化解,完善相关应急预案。二是做好改中数据转换。把户籍数据转换作为启动改革的标志和基础性工作。在实施户籍数据转换前,对全县户籍数据进行备份,固化原农业户口人员的数量、分布等时点情况,并作为继续执行农村居民相关政策的备份资料,既打消了农民对自身身份标识的“后顾之忧”,也为改革“容错复原”提供了技术保障。三是开展改前宣传引导。召开全县户籍制度改革动员会和新闻发布会,对有关工作进行动员部署,对有关政策进行发布通报。严格宣传工作纪律,统一宣传口径,以“一问一答”的形式编制户籍制度改革读本,在本县范围内开展集中、适度宣传。明确改革启动后,严格落实跟踪监测措施,第一时间发现、分析、解决改革中遇到的苗头性不稳定、不和谐问题和舆情动向。

责任编辑:沈清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