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

用“硬措施”啃“硬骨头”

2019-11-18 22:00:17 暂无 阅读:1822 评论:0

南山被第一缕阳光唤醒,涪江上蒸腾出温柔的气息,广播里普通话与绵阳话无缝交织:“蓝天白云,晨跑之后到路边小店嗦一碗粉,生活多安逸。”

用“硬措施”啃“硬骨头”

“抬头即见蓝,俯首皆是绿”的朴素愿景中,蕴含着绵阳百姓对蓝天的深厚感情。“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空气质量好不好,群众的感受是最直接的”,市委书记刘超说。为了改善大气质量,绵阳市使出“十八般武艺”,用“三十六条硬措施”护航蓝天。

用“硬措施”啃“硬骨头”

压实责任,打通“任督二脉”

打开每个月9号的《绵阳日报》,绵阳市污染防治攻坚战报映入眼帘。除了重要动态、曝光台,战报还专门公开了各县市区、园区环境空气目标完成情况表,未完成的区县用红色突出显示,更是引人注目。公开战绩,只是绵阳市压实责任的措施之一。

用“硬措施”啃“硬骨头”

“必须全力以赴把每项工作抓深抓细抓具体,形成‘党委政府加强领导、环保部门统一监管、相关部门各司其责、社会公众积极参与’的大环保格局。”刘超在绵阳市第5次环委会上作出明确要求。

用“硬措施”啃“硬骨头”

一份《决战决胜污染防治攻坚三十六条硬措施》应运而生。“三十六条硬措施”将治污攻坚的系统安排变成市委、市政府决定,从指挥体系、责任体系、工作体系、督导体系和奖惩体系五大方面入手,以更“接地气”的方式,明确职权,压实责任。

用“硬措施”啃“硬骨头”

01-硬措施,就要瞄准硬骨头

“污染防治攻坚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层层压实工作责任,各司其职、密切协作、形成合力。”市委副书记、市长元方说。通过分解市、县两级党委政府及行业部门的污染防治工作职责,绵阳市重点结对攻坚如火如荼。在不久前的大排查中,全市共发现八百余个问题。随后,市、县、乡领导结对,按照清单有序开展整改工作。

用“硬措施”啃“硬骨头”

02-硬措施,就要确立硬制度

绵阳市污染防治攻坚战领导小组设立5个督导组,每月对各县市区(园区)开展一次常规督导,紧盯环保督察、污染防治、环境信访和上级督察暗访指出的问题,采取暗查、暗访、暗拍等方式查找问题。

用“硬措施”啃“硬骨头”

督导制度在绵阳并不是新事物,但如今的督导组获得充分授权,底气更足。对问题严重或者问题整改不落实的,督导组可以提出问责建议,对明显违纪的还可以向市纪委监委机关移交问题线索。

03-硬措施,就要开展硬考核

“结果重要,过程也重要,过程好了,结果才能好。我们在过程中考核,发现问题及时预警。”市生态环境局局长冯中兵介绍。

用“硬措施”啃“硬骨头”

日常监控力度更大。连续两个月未完成生态环境月控目标任务、污染防治工作推进滞后、发生环境问题的,县市区主要负责人要在市政府常务会上述职。

半年和年度考评坚持问题导向,突出重点工作,对大气环境质量和污染防治板块分值予以倾斜。年度考评在全市排名后三位的县市区,有关负责人将被约谈。

用“硬措施”啃“硬骨头”

“我作为一名环保人,睡前最后看的是大气APP,起床最先看的还是大气APP,已经成为生活中的一种习惯,市里和县市区的不少领导干部也跟我说都有了这种习惯”。市政府副市长罗蒙说,“如果大气质量好,要分析为什么好,如果不好,马上就要打电话,找出原因,采取措施。”因地制宜

01-精细化管理苦下“绣花功夫”

“还有三分钟。”晚上11时57分,臭氧防治攻坚群里开始倒计时。“今天保住了!”时间跨过零点,群里所有人欢欣鼓舞。

用“硬措施”啃“硬骨头”

改善空气质量,绵阳市一微克一微克地抠,一小时一小时地争,一天一天地保。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切实摸清底数,掌握防控规律,下足‘绣花’功夫,才能牢牢把住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主动权,推动空气环境质量持续得到改善”。元方说。

要提高大气环境精细化管理水平,必须做到心中有“数”。

污染源解析数据显示,移动源是绵阳市的一大污染源。绵阳市汽车保有量约为90万辆,且集中度高,限号随即进入视野。但考虑到绵阳没有地铁,公共交通承载力有限,限号并不可取。

通过进一步分析,绵阳市瞄准柴油货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市生态环境局局长冯中兵介绍,针对大货车,绵阳优化线路,治理跑冒滴漏,每天都有4个移动点位开展日常巡查。

非道路移动机械数量虽然不多,但排放量大,“..”登记管理制度让机械同步进入监管系统。机动车绿起来,油品质量是重点,今年以来,绵阳已经查处了几起不合格油品。

用“硬措施”啃“硬骨头”

要谋势,也要知时。绵阳市加快建设空气质量网格化微站监测系统,目前,城区已建成110个微站,主要分布在居民区、工业区、主干道和六个传输通道,平均每1平方公里有一个微站。

这些微站的建设,只用了一个月。

一般建设周期要半年以上,我们在通信基站上搭载监测微站,缩短了工期。”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绵阳分公司总经理王永忠介绍道,“密集的通信塔、现成的机房、稳定的电源,都是微站建设的便利条件”

微站是眼睛,感知空气质量,而后台的大气环境网格化综合监管..则扮演着大脑的角色。

电脑屏幕上,每个点位的实时空气质量一目了然。“数据每十分钟刷新一次,系统自动将预警信息发送到相应网格员的手机上,由网格员及时查看、反馈。”王永忠介绍时,恰好一个网格员从现场发回照片,反映警示点位存在餐饮油烟问题。

在科技手段的加持下,管理工作有的放矢。手握实时数据,绵阳市建立快速反应机制,抓早抓小,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避免或降低环境污染影响。

“治污攻坚和消防工作是一个道理,不能等屋子烧成瓦砾才去灭火。”冯中兵说。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冯中兵以当天一个监测数据异常点位向记者举例。只见异常信息推送后30分钟内,网格人员就已到位,发现建筑工地环保设施没有正常运行,立刻加以纠正。

02-真诚服务,打好“组合拳”

“我们管企业要做到先辅导、再整改、后执法,依法依规抓整改,决不能简单地采取‘一律关停’‘先停再说’等敷衍应对的做法。”市委书记刘超说。

用“硬措施”啃“硬骨头”

“企业都晓得环保高压线碰不得,可咋子做才能不碰这条高压线呢?”不少企业负责人说起曾经的疑难。

绵阳市主城区建筑工地多,大片裸土容易造成扬尘问题。“市里做了一个‘六不准、六必须、六个百分百’的样板工地,请各家工地负责人到样板工地开现场会,让我们按照这个标准做,心里一下就有底了。”游仙区一名工地负责人表示。

用“硬措施”啃“硬骨头”

绵阳市实施重点企业联系服务机制,划定部分行业龙头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企业、创新型成长企业和骨干企业,由绵阳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对口联系,每年至少去两趟,在职能范围内帮助企业解决困难。

“我们没想到,发放的联系卡上留的是局长本人的手机号,生态环境局关注企业实际情况,脚踏实地帮助企业做好环保工作,我们很感谢。”利尔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惠华感触颇深。

用“硬措施”啃“硬骨头”

去年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指出,利尔化学废水站未加盖,存在异味问题。利尔化学有面积分别为4000平方米和10000平方米的两个废水站,怎么整改,让企业犯了难。

刘惠华回忆起当时的忧虑:“如果两个废水站一起加盖,经过验证效果不好的话,又要重新加盖,成本会非常高,我们认为分步整改更加合理,但又担心市里要求立刻全部加盖。”

刘惠华指着废水站说,市生态环境局领导来了好几趟,同意先对4000平方米的废水站加盖,及时给予环保技术、管理、设备和信息服务,整改成效明显,已经通过验收。目前10000平方米的废水站也完成加盖,下一步将开展检测。

除了日常设施的建设、配备,环评审批也是服务重点。从意向洽谈起,生态环境部门就开始参与,下好“先手棋”,为企业提供指导。为扩产的企业解难释惑,助力企业快速获得环评批复。

03-服务关口前移,监管也要加强

绵阳市针对2700多家“散乱污”企业开展治理,今年还向高新区某石材厂开出20万元的罚单。“是否关停和是否应该处罚是两回事,企业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危害,就应当承担相应责任。”冯中兵表示,“就像假冒伪劣害了人,除了关停受审,还要赔偿受害人。”

“对于绵阳来说,今年要重点抓好大气污染治理。马上要进入秋冬季了,压力更大。”冯中兵坦言,“不敢松劲,不敢懈怠,仍然要攻坚克难,撸起袖子加油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