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

昔日“死角地” 今朝“示范点”

2019-11-20 18:51:54 暂无 阅读:1048 评论:0

11月11日上午,暖阳高照,记者来到位于芦山县飞仙关镇三友村禾茂组“川西药谷·禾茂田园”农业综合体建设工地,看到挖掘机、装载机等机具正开足马力施工,种植中药材的民工正在地里栽种蒲公英,现场如火如荼。

拌水泥砂浆、拉水平线……在特色产品展示区建设工地上,本地人胡玉伍同几名工友正在安装路沿石,他要为加快家乡建设出力。

“川西药谷·禾茂田园”作为芦山县乡村振兴示范点项目,目前已进入全面冲刺阶段,从中药材种植区到中药材展示体验区,从乡村振兴服务中心再到农贸市场销售区,仅务工人员就多达两三百人,而他们都是来自禾茂本地和附近村组的村民。

昔日“死角地” 今朝“示范点”

胡玉伍正在工地上安装路沿石

过去

木船摆渡交通不便

“是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我的家乡才有今天的大变化。”在建设中,胡玉伍激动万分。在当地人心中,国道351线彻底改变了禾茂人的命运,拓宽了禾茂人增收致富的渠道。

禾茂是三友村一个组,有160多户600多人。没有国道351线时,虽然禾茂对面就是省道210线,却因芦山河阻隔,村民只能望路叹息。当地村民陈文亮说,这里是名副其实的“死角地”,连接外界的通道只有船,进出靠摆渡。正是经历了从无路到有路的艰辛,大家对“路通财源进”这句话,才有着更深理解。

禾茂土地肥沃,群众勤劳,因受道路限制,长期难以致富。当地村民说,灾后重建中,国道351线从禾茂组境内穿过,他们又利用一处观景..,尝试销售农副产品。因为过往车辆多,农产品又是自产自销,生态新鲜,这一尝试竟吸引了不少过往司乘人员购买,该观景..也逐渐成为禾茂人销售农产品的“市场”,土鸡、土鸡蛋、瓜果、蔬菜等应有尽有。

面对商机,禾茂人开始发展蔬菜产业,蔬菜种植面积一度达上百亩,所产蔬菜就地卖完。从“出行死角”变成“交通要道”,禾茂区位优势明显,发展潜力巨大,备受各方关注。

现在

乡村振兴谱新篇

在“川西药谷·禾茂田园”建设工地上,该项目投资者宋志文说,他是芦山县大川镇人,在成都打拼20多年,在芦山县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感召下,去年底回乡创业。而选择在禾茂投资,看中的就是这里的交通好、地方宽、土壤肥。在当地党委政府支持下,通过土地流转方式,打造以中药材种植为主,集旅游、观光、休闲、科普、餐饮等为一体的多功能农业综合体及乡村振兴示范区,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宋志文指着忙碌的施工工地说,从今年6月开始,该项目开始大规模建设,8月便进入全面冲刺阶段。不仅宋志文在工地督促,芦山县委、县政府相关领导也常来施工工地调研,督查施工进展情况。现在,所有项目全面铺开,务工人员每天达两三百人,挖掘机、装载机等施工机具达15台,工程建设正在稳步有序推进中。

“川西药谷·禾茂田园”建设紧锣密鼓,与之配套的相关项目也在推进。记者在村民居住区看到,镇、村干部兵分多路,坐镇指挥协调,而风貌改造、污水处理等多个项目也正在抓紧推进,目前2公里左右的步游道已完工。

胡玉伍说,他是泥工,每天工资260元,他已在该项目工地务工4个月,而为泥工、木工打下手的杂工,每天工资也在120元至150元之间。此外,栽种药材等工作,大部分是上了年龄的妇女从事,每天工资也是几十元,而就地务工的禾茂人每天就有近百人。同时,许多禾茂人还想抓住这一机遇,利用自家空闲房屋,开办民宿、茶社等。

禾茂组村民彭才云说,他的子女在上海办企业,自家在2018年花了80多万元修建的楼房一直空着,共有10个房间,已全部装修好,如今他准备利用起来开民宿。“接下来,我要在楼房旁修建单独的厨房和餐厅,让民宿上档升级。”

伴随着各项目有序推进,“川西药谷·禾茂田园”农业综合体数百亩的金银花、佛手柑、黄栀子、马兰等多种中药材已陆续种植,位于禾茂的这个农业综合体将很快呈现在我们眼前,并成为带动一方经济发展,村民增收的“领头羊”和乡村振兴的“示范点”。

“一条路盘活了一方经济,一条路改变了村民的命运,这些都是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所带来的。”禾茂组村民们说。

雅安日报/北纬网记者 彭加权 汪小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