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家居 >

艺术贵在精神(名师谈艺)

2018-11-11 05:53:02 网络整理 阅读:143 评论:0

艺术贵在精神(名师谈艺)

金沙江畔的藏女(布面重彩)

韩书力

又是一年初冬,我不禁想起45年前的初冬时节,第一次踏上..这片神奇高原时的种种景象……

刚进藏时,常听同事们说谁谁是“老..”,语调中透着钦慕之情。随着在高原上历经种种磨砺,我逐渐理解到“老..精神”的含金量。“老..精神”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精神。今天,“老..精神”仍不过时,仍是文艺工作者需要在工作与创作上记取践行的标尺。

在..工作与生活,处处可以检验自己是否一直在坚持“老..精神”。譬如,深入生活,扎根农牧区时,能否吃得了生活之苦、缺氧之苦、攀爬高山之苦、紫外线曝晒之苦;能否做到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能否使创作劳动离功利远些,离艺术近些;能否坐住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冷板凳,无挂碍地投身艺术耕耘,使作品更纯粹些,更完美些。对于美术工作者来讲,坚持“老..精神”还意味着一生究竟为社会生产了多少精神食粮,究竟画出了几幅让人记得住的画,高一点的要求则是对当代审美领域或艺术样式有无一砖半瓦的建设。在“老..精神”的濡染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下,近年来..一大批当代美术作品受到了广泛关注和好评。这些都印证了毛主席的一句话,“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

进藏45年来,在“老..精神”的指引下,我将深入农牧区生活、学习,考察民情风俗和传统文化遗存作为坚定不移的创作途径。尽管生活环境较为艰苦,但在与藏族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的过程中,我对藏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与吸收。我力图在创作中将中华文化的多元素结合起来,并一直贯穿在我后来几十年的创作中。

其实,画家一辈子要关注的无外乎六个字:“画什么”和“怎么画”。“画什么”就是你的表现领域是什么,“怎么画”就是你的艺术形式、艺术语言、艺术风格是什么。有些人天资聪颖,年轻时就找到了自己的角度和方向,而我则是普通的大多数,只能在生活中不断磨练,才能寻找到适合自己的表现领域。对我来说,..仿佛是一个“磁场”,只要敢于行向深处,就总能收获创作灵感与素材。仅就绘画形式与手段来讲,在不断深入西..民生活的过程中,我自然而然地将画笔从宣纸水墨转移到高原“土产”布面重彩上,并大胆摸索出一些异质同构的表现样式。比如,以..所独有的玛尼石刻、经版木雕与藏纸、宣纸拓染对接,以流散在高原的内地古代织物与布面贴绘对接等等。这一阶段,我先后创作了《邦锦美朵》《不染》等画作。此外,受..寺院衮康殿藏青底色壁画的启发,结合平日喜爱研读古字帖的习惯,我渐渐从中体悟出一种特有的黑白灰节奏美感,在生活中接触到的藏密艺术元素也不知不觉融汇于笔墨韵章之中。于是在20世纪末的几年间,我在藏纸、宣纸上实验“计黑当白”,乐此不疲地画了一大批黑地水墨画。可以说,如果没有西..间艺术的滋养,没有大自然的洗礼与中华文化多元素的加持,就不会有这种新的审美样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