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家居 >

在佛山 | 一门手艺坚守半生,他织出的小背篓,最细竹丝只有1毫米(5)

2018-07-18 13:47:51 网络整理 阅读:165 评论:0

作品编织到后期,需要作收口处理。一根绳索不断地在竹缝隙间穿梭,固定整个作品的造型,最后涂光油以提亮作品光泽,一件成品便制作完成。

在佛山 | 一门手艺坚守半生,他织出的小背篓,最细竹丝只有1毫米(5)

困境:看得人多,学的人少

会直到走不动了

“做手艺一定要用心、细心和专心,只要能让大家欣赏到精美的作品,我就很满足了。”这是甘惠玲做手艺一直坚持的原则。

“人老了,速度放慢了,做一件竹制品得花上两三个小时,比不上年轻时候咯。”临近古稀的甘惠玲发出阵阵感慨,“但我还是会继续做这个老手艺,以后干不动了再看。”甘惠玲低头继续舞弄手中的竹条。

在佛山 | 一门手艺坚守半生,他织出的小背篓,最细竹丝只有1毫米(5)

作为佛山为数不多的竹编手艺传承人,近几年甘惠玲也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现在,许多人会慕名前来,或是专门来下单定制竹编工艺品,或是驻足欣赏她的编织手艺,为她与竹制品拍上一两张照片。

“看的人多,学的人却没有,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愿意干这些。”甘惠玲无奈道,每逢罗行社区开办竹编课程教学或者佛山开展非遗活动,甘惠玲都积极响应,她希望竹编能被更多年轻人认识,只要有人想学,她都愿意教。

罗行圩

罗行圩始建于1688年,是南海县西南部的一个古镇,现位于南海区丹灶镇,至今已有三百二十余年的历史。据最早的文字记载,罗行圩曾称为“箩行圩汛”,村民都是世代相传的竹手工业者。1949年,罗行镇更名为罗行圩。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罗行近9成的人口都以竹器编织为主业,用于装载大白菜的大个头菜筐更是远销至北京等地。织一个普通的竹箩,工序多达十多道,村里生产的竹器品种多达数十个。而罗行竹器厂鼎盛期员工多达400人,曾一度出现通宵达旦作业的场面。

2012年竹编被列入佛山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文: 冯慧雯 ;图: 刘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