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味精到底有没有害处

2019-02-26 17:38:22 网络整理 阅读:152 评论:0

谷氨酸钠(味精)经常被视为多种副作用的元凶,但是是否有足够证据证明其危害?”

多年前,欧美曾有一种流行“中餐馆综合征”,其主要特征为头痛,恶心,以及不明原因的四肢麻木。大多数“病患”声称是食用过中餐之后发病,并且不像是自己暴饮暴食或者胃胀造成的一般性反应。“中餐综合征”的患者们都无一例外的,把矛头指向中餐里的一种常用调味剂——“谷氨酸钠”,更常见的名字是“味精”。

味精的恶名是在1968的一封信之后渐渐发酵的。1968年,郭何文医生/博士(音译,Dr. Ho Man Kwok)在信中,向新英格兰医学周刊添油加醋地构思了自己数次吃完美国中餐之后一些奇怪的症状。其中,他重点谈到了自己脖子后部开始,直通背和手臂的麻木感,以及肢体劳累和心悸。

郭医生起初怀疑病症的原因是酱油过敏。但是之后他在自己厨房做饭时使用过酱油,没有出现病症。接着他测试了料酒,也证明没有效果。排除几样常用调味剂之后,他觉得自己找到了原因,是中餐馆里经常使用的谷氨酸钠。食品安全一类的新闻向来很受欢迎,所以郭医生的假设立刻被口耳相传,各大报纸争相报道。同时也催生了很多医学实验、书籍报刊来“揭露”味精的“真像”。此等社会现象诞生了很多“反味精料理典籍”,甚至胁迫很多中餐馆在广告中明确声明自家不用味精。

味精到底有没有害处

池田菊苗最早在昆布海带中分离出谷氨酸盐,加入钠后制成谷氨酸钠,成为常用味精。 (Credit: Mariano Montero/Alamy)

谷氨酸钠是谷氨酸为基的有机盐。1908年,池田菊苗在东京大学化学系任教的时候发现了这种谷氨酸。加入钠后,谷氨酸钠(味精)就成了谷氨酸盐中最稳定的形态。为此,一种新味觉:Umami,鲜味,被专门发明出来,用于描述谷氨酸钠的味道。(注:现在普遍认为,人类的味觉有5味:酸、甜、苦、咸、鲜。但是由于目前人类对于味觉和嗅觉的研究进展太慢,也许还有不同的味觉会被发现。)鲜味,英语里只能用“savory(享受的)”来描述一种味道,一般和“肉味”相辅相成。“肉味”其实是池田菊苗教授发明,用来丰富当时“酸甜苦咸”四种基味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