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 >

阿里巴巴蹚出一条技术扶贫路(2)

2019-01-17 05:32:20 网络整理 阅读:188 评论:0

猪场不像工厂,根本没有完善的IT基础设施和自动化的设备,除了饲料可以自动化送到食槽,剩下的脏活累活基本全靠人工。要个无线网,没有;要环控设备接口,没有;要安装一个智能传感设备,拉电线、组网络、调试中控设备系统都得从零开始。“站在猪舍,我有一种很茫然的感觉。只听见猪撞栏的声音、风机转动的声音、打料的声音……”

一个个看上去非常高级的方案,都被否定。

比如,让机器人在过道里不断走动,完成巡检、清扫卫生、加料等工作,彻底取代人。谁想到试验了几个方案后发现,行走机器人根本迈不过横亘在它面前的猪粪。

再如,他们试图用无人机定时在猪场内起飞、巡逻,完成对每头猪情况的盘点、记录。谁料伸手就能摸到的房顶和凌乱的水线,又把无人机拦了下来。

最后,受“盒马”外卖传输索道的启发,工程师们自己爬猪栏,在猪场顶部搭建了一个滑轨,并在上面安装了自动巡查系统。这套系统能够实现对每头猪信息的几乎100%的准确判断,记录它一天的饮食、运动、饮水、精神状态、体型、产仔、断奶等数据,也成为后续各类算法的基础。

这个探索过程,他们在猪圈里待了整整3个月才完成。从那时至今,工程师们已经做了7套算法,还在研究几个新课题。最新实现的一套算法是,基于母猪的行为数据,判断是否发情或受孕成功。过去,这些在办公室根本无法完成,只能靠人工去辨别。

雷宗雄还记得,有一次走访,一个养猪户因为一头猪死了,郁闷自责得几乎落泪。他看了猪的死亡报告后发现,完全就是因为猪着凉了没有及时诊断,最后病情恶化到绝食厌食,免疫力下降,一下摔倒后摔死了。“这些其实是有可能通过我们的技术提前发现的。”

被他们改变的养猪方式还不止于此。阿里的技术通过“钉钉”软件开放给了合作的家庭农场,这其中不少是贫困家庭。以前,由于技术和资金问题,普通农户养猪顶多养10头左右。现在他们跟猪场合作,每户一年可以养猪达500到1000头,如果没有疫情损失,可以拿到9万元到18万元不等的收入,一般能在3年内收回成本。

标签:扶贫 直播 阿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