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 >

防盗版、拼服务 ..图书背后有"故事"(4)

2018-07-03 09:20:59 网络整理 阅读:210 评论:0

..出版物成课题

书中有码、码中有书,..链接的内容是对纸质书内容的延伸,这样的图书才能称之为..图书,这是业界人士给这类图书的定义。

那么..图书的整体发展状况怎样、能否满足出版社搜集大数据的需求、如何规避版权风险及保证内容安全、读者的反馈又是什么?诸多疑问下,出版界、学界开始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今年2月10日,“基于..关联的融合出版物标准”项目结题会议在江苏南京召开。这个项目的委托方是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项目承担方则是南京大学出版研究院。

谈及委托的原因,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数字出版中心主任柯积荣告诉记者,近年来,该社在开展基于..关联的融合出版方面建立了专门..,初步摸索了一套基本的框架模式和工作规程。但是,由于..出版物没有一个普遍遵循的规范和标准,存在安全性、准确性、效率性等问题。

“我们深知,要开展这个研究,靠我社自身的力量和影响力是做不到的。因此我们决定和南京大学合作,借助南京大学出版研究院教授杨海平团队的力量来实现这个目的。”柯积荣说。

扫一扫,便可体验不同的感觉,在扫码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组成部分的今天,读者是否能够理解并接受..图书呢?记者随机采访了一群经常买书的“95后”读者。

问:你们会扫图书上的..吗?

答:基本不会,但能够延伸知识点的..会扫一扫,比如教材中需要听、需要看的那部分。

问:不扫的原因是什么?

答:有的是出版社介绍,有的是广告,这些内容不是我们需要的。

问:如果图书上的..有优惠等方面的宣传呢?

答:那有网上的打折力度大吗?我们在网上可以直接下单,扫书上的..还得进入一个个程序,浪费时间,还不见得合我们的心意。

不难看出,几个简单的问答的背后透露出读者对..图书的内容有选择。可以预见,互联网时代的年轻读者是..图书消费的主力军。如何将出版单位的愿望与读者的需求无缝对接,需要业界认真思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