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演变

2019-12-11 09:39:51 暂无 阅读:1580 评论:0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是世界三大园林建筑体系之一,在中国建筑文化中占有重要位置。中国古典园林作为一种建筑体系,首见于皇家园林建筑,随着时间的推移才逐渐影响与走向民间。中国园林艺术源远流长,从古代文字记载来看,大致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中国园林的发展往往受到历史发展与社会变革的影响今天,本文将通过对历朝园林的发展来详述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思想之演变。

“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演变

复建商周灵台一、先秦时期的设计萌芽

1、商周时期聚物为用的设计思想

据史料记载,中国文化大约形成与300多年前的殷周时期,在殷商时期,园林多被称为苑,商纣王曾“益收狗马奇物,多取野兽蜚鸟置于苑中”,可见园林设计之初,其功能主要是源自于原始的狩猎习惯。到了西周时期,苑又被称为囿,且有了被称为“囿人”的官吏专职负责管理,此时的囿较于苑具有了园林的色彩,如西周时期的“灵台”,就是中国古代初期的帝王园林。商周的苑与囿既是供帝王狩猎,驯养鸟兽与栽培花木的场所,同时也是观察自然界动物的高台建筑,此时的园林建筑结构形态为在一处自然之地的四周加以围墙,据物为用,具有自然的原始意味。

2、春秋战国时期经营山水的园林设计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园林的设计不仅仅停留在原始与自然结合的层面,园林中经营山水的设计理念开始初具端倪,自然山水成为园林设计的核心,园林中的风景开始呈主题性的出现。

3、秦汉时期对山池组合的崇尚

秦汉时期的皇家园林,因为国力的强盛,园林工匠技艺的强化,园林开始出现向规模宏大发展的趋势,皇家宫苑成为当时园林建筑的典型代表,有意识的人工山池造景也成为这一时期园林艺术中的重要思想。除皇家宫苑外,汉代贵族、官僚的私家园林也在这一时期开始出现,这客观上为我国园林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层,可以说秦汉时期是我国园林建筑艺术的萌芽时期。

“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演变

阿房宫

秦统一中国后,不仅综合了前朝修筑园林的经验,即筑台、凿池、饲养各种奇珍异兽,还不断建造规模宏大,极具富丽堂皇的宫苑,除游玩狩猎外,还在囿中修宫设馆,以供皇帝寝居。其中,最著名的当数秦朝时期的阿房宫,《阿房宫赋》中描写到:“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由此可见阿房宫是何等的豪华与宏伟,堪称中国园林建造史上第一座皇家园林。

秦始皇为寻求长生不老之术,还命人在阿房宫里挖池筑山,来满足自己想当神仙的欲望,池中的瀛洲、蓬莱象征着东海的仙山,为皇家宫苑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秦代筑山注重自然模拟,开创了人工山水为园林造景的艺术尝试。不仅如此,阿房宫的存在,还奠定了后世皇家园林师崇尚自然,融合宫殿的园林建造风格。二、崇尚仙山琼阁的汉代

到了汉代,自秦代发展起来的皇家宫苑建筑风格逐渐成熟,汉代皇家园林的发展趋向多功能化,园林已经形成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可供人娱乐,宴饮、甚至修炼、求仙。这一时期的园林代表首推汉武帝时期扩建的上林苑。汉武帝时期,汉朝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汉武帝把秦代旧苑――上林苑加以扩建,成为了苑、宫、观三者相互交融的独具特色的皇家第一宫苑。

据《汉旧仪》记载,“上林苑方三百里,苑中养百兽,天子秋冬射猎取之。”由此可见上林苑规模之大。上林苑中组景最好的景区是太液池,受秦国对神仙方术追求的影响,太液池中建有蓬莱、瀛洲、方丈三山,形成一池三山的格局,象征海中神山,寓意仙山琼阁。汉代的园林布局十分注重引用自然,改造自然,开始大量用人为手法叠山造石,这种充分利用山、水、建筑等人为造景艺术,来表达意境的手法,也为后世山水园林的设计开创了先河。

“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演变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写意手法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园林建造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它摒弃了秦以前以楼阁为主,禽兽充斥的囿式的建园风格,承袭了汉代“一池三山”的山水园林的基本形式。由于当时国家分裂动荡,战乱时起,士人多以放荡不羁或纵情享乐的方式来逃避现实,加之当时玄学与..兴盛,追求清净无为,崇尚自然野趣,返璞归真成为了当时的社会风貌。

文人士大夫大多归隐山林,社会的动乱使得他们想要自己建造一座与世无争的园林作为栖身之地,这一时期的园林多体现崇尚自然,追求山水景物结合的写意思想,来表达他们对安居乐业的理想生活的向往。这一时期的私家园林基本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园林建筑从汉代的宏达转而向精巧演变,创造手法也从单纯的写实像写意与写实结合的方向过渡,其艺术成就虽仍较为稚嫩,但为唐宋私家园林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四、隋唐时期园林的诗情画意

隋唐时期经济恢复,国力昌盛,这一时期的园林讲究形态意境,已不停留在对自然的模仿上,开始追求园林本身的形式美与意境美,当时山水、田园诗歌与画作的发展,使园林艺术更加注重诗情画意。

“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演变

隋唐时期不仅承袭了汉代以水为景的造园传统,而且形成了“园中园”的新的园林设计理念,叠石、堆山、理池、造景成为了园林创造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手法。还将文学与绘画中描绘的意境融入到园林的创造与建设之中,成为园林设计的主要思想来源,不仅如此,禅的意境说也被运用到设计理念之中,极大的丰富了园林的主题与内涵,为中国园林的建筑设计拓宽了思路,积累了极其宝贵的经验。五、两宋时期效法自然却又高于自然的设计理念

两宋时期,园林发展的总特点是效法自然但高于自然。这一时期园林的发展有两大特点。其中一大特点是效法自然,在自然资源丰富的城市,注重利用与开发当地自然风光,以树当荫,依山就势充分利用自然因地制宜。

此外,这园林发展艺术还有一大特点,那就是在原有自然风景的基础上,加以人为的规划与布局,创造出具有意境的自然风景园林。文人画家本人还亲自参加造园,其所造之园多以诗词与山水画为灵感来源,经文人画家设计的园林极富妙极山水的意境,耐人寻味。但这一时期的写意园林与前朝的有所不同,主要以人工为主,兼有写意的特点,以自然风景为基础,经文人画家的组织、规划,显得更加自然。

“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演变

六、明清时期园林设计的心物化神

明清时期中国园林建筑技艺已经发展到炉火纯青的境界,是中国园林建筑文化的鼎盛时期。明清时期的园林重在求“神”,讲究人与园林与自然三者之间的融会贯通与内在哲理,将园林从一种自然艺术发展成一种表现人性与内心的载体。

明朝手工业发达,随着建园技术的日益完善与建园理论的系统发展,形成了建造私家园林的..。明朝末年的《园治》,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本园艺著作,书中不仅包含了传统造园理论如园林的选址与造园要旨,还结合了许多实际经验加以佐证,为后人提供了许多园林方面的借鉴,既是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理论指导,也是中国古园林建筑的历史总结。

清代,中国园林艺术出现了最为繁荣的局面,古典园林发展日益成熟,不仅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的数量与规模都大大超越前代,在意境与气氛的渲染上也达到了较高水平,园林艺术比以往融入了更多诗文趣味,从而使得园林的意境更加深远。清代皇家园林的艺术水平有了显著提升,在继承原有的基础上实现了一次飞跃。这一时期出现的皇家园林,诸如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圆明园等都以集锦式的布局手法,构造主题风景,将园林诗化,无论在是建筑布局还是艺术造诣方面,都达到了令人叹服的水平。

“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演变

七、 结语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是世界园林之母,是世界艺术之奇观。在历朝历代对园林的建造中,都或多或少的折射出中国人的人生观、自然观和世界观。

虽然设计思想有所演变,但都无一例外的将道法自然与精神境界作为最高目的与最终追求,它包含的不仅仅是一段建筑史,它还蕴含着中国文化兼收并蓄的发展历程与历史脉络,是中华民族内在品格的真实写照,是我们今天仍需继承与发展的不朽事业。

参考文献:

1、《园林史话》

2、《细说中国园林》

3、《中国古代物质文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