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珐琅及珐琅彩的工艺及制作(3)

2018-08-04 03:02:18 网络整理 阅读:204 评论:0

珐琅及珐琅彩的工艺及制作(3)

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以后,随着广州和欧洲的画珐琅器制作匠师进入内廷,参与指导造办处珐琅器的制作,甚至亲自操作,画珐琅器的生产遂呈现繁荣景象。康熙五十五年,经广州巡抚杨琳推荐,广东画珐琅匠师潘淳、杨士章,,并有西洋人三名、法蓝(珐琅)匠两名、徒弟两名,进入内廷。即:“广东巡抚奴才杨琳为奏闻事。西洋人严嘉乐、戴进贤、倪天爵三名俱会天文,广东人潘淳能烧法蓝物件,奴才业经具折奏明。今又查有能烧法蓝杨士章一名,验其技艺,较之潘淳次等,亦可相帮潘淳制造。奴才并捐给安家盘费。于九月二十六日,西洋人三名、法蓝匠二名、徒弟二名,具随鸟林大、李秉忠启程赴京。讫。再奴才觅有法蓝表、金刚石戒指、法蓝铜画片、仪器、洋法蓝料,并潘淳所制桃红色的金子搀红铜料等件,交李秉忠代进。尚有已打成底子,未画、未烧金钮坯,亦交李秉忠收带,预备到日便于试验。合先具折同李秉中奏折进呈。谨奏。康熙五十五年玖月二十八日奴才杨琳。”在折尾,康熙皇帝朱批:“知道了。”(见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康熙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第七册,第451页,档案出版社,1985年出版。) 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奏准武英殿

珐琅作改归养心殿,增设监造一人,显示出康熙皇帝对珐琅器生产的重视。 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法国画珐琅艺术家陈忠信被召至内廷指导画珐琅器的生产(清朝精美珐琅彩欣赏)。此事见于康熙五十八年“广东巡抚杨琳奏报续到洋舡折”。即:“本年五月十二日到有法兰西洋舡一只,内有法兰西行医外科一名安泰,又会烧画法琅技艺一名陈忠信。奴才业会同巡抚公折奏闻,于六月十八日遣人伴送赴京在案。今于六月十一日到英咭唎洋舡一只,装载胡椒、黑铅、鱼翅等货。六月十五日又到英咭唎洋舡一只,装载黑铅、哆啰呢等货。二舡内并无搭有西洋学问技艺之人,所有续到洋舡二只,理合具折奏报。谨奏。康熙伍拾捌年陆月贰拾肆日,奴才杨琳。”在折尾,康熙皇帝朱批曰:“知道了。”(见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康熙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第八册,第547页,档案出版社,1985年出版。) 在中外匠师的共同努力下,宫廷造办处珐琅作很快熟练掌握了金属胎画珐琅烧制技术,并烧造出一大批具有浓郁宫廷韵味的金属胎画珐琅器。同时,造办处珐琅作还尝试着将这种技法移植到瓷胎上,于是便产生了瓷胎画珐琅,即今人所称的“珐琅彩”。

标签:珐琅 工艺 制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