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在史诗中可以看出,过去建立氏族联盟的方式,是“不打不相识”

2019-12-15 15:42:38 暂无 阅读:1440 评论:0

本文乃作者独家原创,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在史诗里面,还反映了一种建立氏族联盟的方式。我们在国内外卫拉特英雄史诗中常常看到,一位勇士在远征求婚途中碰见另一位或几位不相识的勇士,高傲的勇士们一见面就互相较量,先用弓箭,接着以刀枪最后赤手空拳肉搏长时间难分胜负的时候,或者互相羡慕对方,或者听从机智的战马的劝告,便二人和好,互相交换戒指或耳环(古代男人也戴耳环),誓做结拜兄弟(蒙古语叫做“安达”)。在后来的战斗中,他们相互支持,协同作战,以共同的力量战胜来犯之敌最后迁徙到一起居住。

在史诗中可以看出,过去建立氏族联盟的方式,是“不打不相识”

勇士

蒙古一突厥英雄史诗里的考验或比赛是社会现实生活和民间风俗的反映。弗·日尔蒙斯基曾说过,在世界各民族故事和史诗中广泛流传着未婚夫与岳父之间,未婚夫与未婚妻之间,未婚夫与其他求婚者之间进行比赛的情节。他还指出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神话、传说和史诗中的比赛,与现实中的体育比赛和军事比赛相似这样的考验或者赛跑,或是射箭,或是摔跤。如果说在其他民族史诗中比赛是像日尔蒙斯基所说的那样只有一次的话,在蒙古突厥英雄史诗中则有固定的赛马、射箭、摔跤三项比赛,而且三项比赛必须一个接一个地进行。在历史上,大约从匈奴时代起在北方游牧民族社会上出现了类似的比赛,到辽金元时代更进一步盛行。

在史诗中可以看出,过去建立氏族联盟的方式,是“不打不相识”

在历史上,不仅有这种选拔好汉和骏马的三项比赛,它成为民间传统的体育和娱乐活动。而且,真的还出现过像在史诗中描绘的那样未出嫁的女子与向她求婚的男子摔跤的现象。据《马可·波罗游记记载,在海都的后裔中出现了著名的女摔跤手,她同前来向她求婚的男子们摔跤,一次也没有被摔倒过。勇士与恶魔蟒古思斗争的史诗,是借用神话、传说形象来反映现实社会斗争的作品。在现实生活中,从来没有像蟒古思那样在人身上长着许多脑袋的人和动物,蟒古思是原始人通过想象力塑造出来的超自然的艺术形象。但在这种想象中也不无现实的影子。臂如,关于蟒古思吃人肉活谷人的情节也有其生活依据。在人类历史上,大约从学味期中级阶段起由于人数众多,食物匮乏,曾发生过人吃人的现象。

在史诗中可以看出,过去建立氏族联盟的方式,是“不打不相识”

蒙古摔跤

到野蛮期中级阶段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食人现象逐渐消失但作为一种..习俗后来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继续存在过,尤其是人祭现象在不少民族中一直保留到中世纪。活人的来源与蛇的特征和关于蟒蛇传说有关联关于蟒古思多头的来源,有人说,古代北方民族有的首领戴的战盔上插有象征他们势力的标志,插的东西越多就表明他们的势力越大。这同蟒古思的脑袋越多它的力量越大相符。瓦·海希西说,考古发掘证明了古代阿尔泰人崇拜权现象,这个权角肯定是鹿角。

在史诗中可以看出,过去建立氏族联盟的方式,是“不打不相识”

鹿角

公元36世纪的鲜人曾用过带角马头面具和牛头面具,近年来在乌兰察布盟出土的文物证明了这种面具。这种面具在其他地区也曾发现,考古证明了阿尔泰一带的人约在公元初儿世纪曾用过类似的面具。蒙古史诗保留了这种带有人形或兽形战盔存在的历史真实因索在有关勇士与蟒古思搏斗的英雄史诗中,蟒古思代表着勇士的敌对氏族,通过这种斗争艺术地再现了氏族社会的血缘复仇现象。在原始英雄史诗的发展过程中,勇士的敌对势力,除了多头的蟒古思外,还有现实生活中的人——他们被叫做某某汗、莫尔根、巴托尔、布赫和艾尔等等。英雄史诗里的此类斗争都是由蟒古思挑衅的,它们向勇士进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抢夺和诱拐勇士的妻子和其他妇女。

在史诗中可以看出,过去建立氏族联盟的方式,是“不打不相识”

牛头面具

斗争的结果,进攻者蟒古思被杀死,甚至它的整个家族都遭到灭顶之灾。在英雄史诗中,人们看到的是勇士与恶魔的一对一的斗争,或者一个家庭与另一个家庭之间的斗争,但实际上勇士和恶魔不是个人,而是他们代表着氏族群体的力量。史诗的创作者把群体的力量和智慧赋予了这些个人。史诗学家瓦嘎察克等人说:“英雄史诗的形象所反的不是个别人的思想和行为,而是整个民族的命运,因而英雄史诗应当是具有历史意义的”又说:“史诗英雄是民族的化身,他们常常能建树若干功勋,取得一些成就,而这些功勋与成就往往是该民族在几百年间或者甚至几千年间所取得的,这一点是不足为奇的。”

在史诗中可以看出,过去建立氏族联盟的方式,是“不打不相识”

早期史诗通过勇士与蟒古思的斗争,反映了氏族或部落复仇战争,这种氏族复仇型史诗的产生早于私有制和阶级的出现。后来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氏族所有制和私有制,同时产生了争夺财产的现象。这样就在征战型史诗里增加了描写争夺财产的新内容,也就逐步形成了财产争夺型史诗。如果说在前一种史诗里蟒古思是作为氏族代表出现的话,那么在后一种史诗里蟒古思则具备了一些奴隶主的特征,他们掠夺牲畜和其他财产,并抓去勇士的父母和百姓做奴隶。关于英雄史诗所反映的社会斗争,尼·波佩在《尔喀蒙古英雄史诗》中说:在英雄史诗中勇士与蟒古思争夺女人的斗争具有原始社会的氏族战争性质。后来史诗里的勇士和敌人(蟒古思)有了封建统治者特征,敌人不仅仅是抢劫对方的妻子而且还掠夺牲畜和属民百姓这样他们的斗争具备了封建战争性质。

在史诗中可以看出,过去建立氏族联盟的方式,是“不打不相识”

在北方民族英雄史诗中,英雄人物在自己名字的前头或后头都有一种称号,诸如可汗、莫尔根、巴托尔、艾尔、布赫等等。这些名词属于北方民族共同的基本词汇。“莫尔根”意为神箭手或智者,“巴托尔”是英雄或勇士,艾尔”意为男子汉或好汉,“布赫”是摔跤手或力士。但是,在1112世纪前后,这些名词除了上述意思外,还具有特定的含义。那时,氏族、部落首领被认为是具有很大本事的人,有的身兼萨满、巫祝。在那种情况下,上述种种称号成为氏族部落首领和萨满巫祝的头衔。英雄史诗中的这些称号与现实社会中的酋长、首领和萨满大师的头衔相一致。史诗英雄的称号,相当于现实社会的氏族、部落首领的头衔,史诗里正面英雄与反面勇士的斗争,实际上表现了不同的氏族之间的战争。笔者认为,有些英雄史诗是根据一些具体的氏族首领的历史功勋而创作的。当然,除了首领外,在普通的氏族成员中也不会不出现出色的英雄人物。

作者介绍:我是“大佬你好啊”,执笔走天涯,与大家一起分享、了解中国的文化!

相关文章